“走向我們的分享經濟”系列報道 ①
你好,分享經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 雙
一名學生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準備使用智能存取系統停車。來存取單車的師生只需刷卡識別,系統即可按照“就近原則”,通過上下傳送導軌自動存取自行車。 新華社記者 白 禹攝
分享經濟正無處不在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經濟的運行軌跡。伴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滴滴快車、共享單車等為代表的分享經濟進入快速擴張期,平臺企業持續增加,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分享領域不斷拓展。
早晨掃碼解鎖一輛摩拜單車騎到報社,準備當天的分享經濟采訪——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看看大家怎么說;約了一輛滴滴快車,九點出發去采訪專家。途中刷刷紅嶺創投,看有沒有收益更好的網貸項目;這時收到朋友的微信,周末郊游的房間已經在小豬短租上訂好了……
這只是記者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是的,分享經濟正無處不在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經濟的運行軌跡。這場席卷全球的新經濟風潮是如何產生的?將會帶來怎樣的巨變?對當今中國意義何在?又將把發展引向何方?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重新認識分享經濟。
凡是過往 皆為序章
最大的變化是把“閑置”去掉了,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征
分享經濟到底是什么?它從何而來?又因何而興?
記者翻閱了多本研究分享經濟的著作,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分享經濟理念可以追溯到1978年。美國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瓊·斯潘思發表的論文《社區結構與協同消費:一個常規方法》,文中首次提出“協同消費”的概念,認為人們需要的是產品使用價值,而非產品本身,租用比購買更加實惠。但在當時,這種協同或者分享還不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實踐。
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協同消費”理念開始大規模付諸實踐。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的研究,從全球范圍看,分享經濟發展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1993年,伴隨互聯網的商業化,分享經濟實踐從虛擬領域起步,比如在線音樂、文件分享、維基百科等,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觸角開始向實體領域延伸。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面對就業壓力和收入縮水,許多人將家中的閑置資源出租以增加收入,各國也都想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出路,分享經濟迎來快速發展的契機。
2013年之后,分享經濟創業企業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熱點,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都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如今,全球分享經濟進入快速擴張期,平臺企業持續增加,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分享領域不斷拓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6月份,世界上共有約993家分享經濟企業,覆蓋了51個國家或地區,美國仍是擁有分享經濟企業最多的國家。
為什么分享經濟能在經濟轉型中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曾著文分析了兩大因素,“一是資源環境成為經濟發展的剛性約束,使分享經濟這種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排放的模式從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中得到充分鼓勵;二是互聯網的發展,將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主體連接在一起,為分享經濟發展創造了近乎完美的技術條件。前者是需求、市場拉力,后者是技術推力”。
張新紅進一步分析指出,“近幾年分享經濟的崛起大體上源于七種力量:需求、收入、技術、消費理念、環保意識、就業和資本”。
目前,對于分享經濟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指出:“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閑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2017年的報告則將定義更新為:“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
“最大的變化是把‘閑置’去掉了,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征。”張新紅說,“分享經濟實踐的發展明顯快于理論和政策的跟進,作為一種加速要素流動、實現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資源配置方式,分享經濟不僅能配置閑置資源,也可以配置優質資源”。
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6—2017分享經濟發展研究報告》印證了這一判斷,指出分享經濟至少產生了四個新變化:一是供需雙方從個體參與衍生出企業;二是出現了非閑置資源分享;三是單個分享經濟平臺開始生態化發展;四是由個人收入變成企業收入。
得天獨厚 前景可期
中國在全球分享經濟中在最前列
在一次分享經濟論壇上,張新紅向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分享經濟權威專家阿魯·薩丹拉徹請教:“中國在全球分享經濟中處于什么位置?”阿魯說:“應該是在前列。”張新紅補充道:“根據我的觀察,中國應該是在最前列。”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融資規模約1710億元,同比增長130%;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過6億人,比上年增加1億人左右,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比上年增加了1000萬人。
除了體量與規模的領先,我國分享經濟滲透的領域之廣,也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分享經濟已經覆蓋了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醫療分享、資金分享等領域。如果說去年是共享單車、知識付費和網絡直播的元年,今年上半年,又出現了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一系列新的創新實踐。
隨著全球信息化從技術驅動轉向應用驅動和融合發展,我國企業的本土化創新越來越活躍,有的創新模式已經具有了全球范圍的引領作用。比如,WiFi萬能鑰匙已在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Google Play工具榜上排名第一,用戶覆蓋223個國家和地區。滴滴出行將通過建立共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為中國、美國、東南亞和印度的國際旅客群體提供無縫跨境出行服務,連通覆蓋50%的全球人口。
6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發展分享經濟,依托互聯網平臺對分散資源實行優化配置,化解過剩產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向更廣范圍和更高層次,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更經濟、更多樣、更便捷的服務。
我國發展分享經濟優勢何在?張新紅認為:“一是轉型發展的強大需求,分享經濟是解決交易成本高、資源效率低、產品不對路、服務水平差等供給側問題的重要突破口。二是網民大國優勢,2016年我國網民人數7.31億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6.95億人,眾多分享領域都可輕松在全球排名中拔得頭籌。三是中國互聯網領先企業的成長路徑為分享經濟初創企業提供了經驗和信心。此外,我國歷來崇尚節儉,這也為分享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認同。”
上述優勢的疊加將大大加快我國分享經濟企業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從本土到全球的進程。廣袤的中國市場不僅是國內企業創新發展的沃土,也為全球分享經濟發展注入了能量。
“中國是我們除美國總部外唯一有本地產品和技術研發團隊的地區,今年中國員工數量會增加兩倍,市場投資亦將翻番。”Airbnb愛彼迎中國副總裁安麗說,“中國已經成為分享經濟的領先者之一,我們期待建立政府、平臺企業、媒體、消費者等共同參與的多方治理機制,讓整個行業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大潮將至 時不我待
未來幾年,我國分享經濟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速
席卷全球的分享經濟風潮,驅動著資產權屬、資源配置、組織重構、供需重塑和治理模式的深刻變革,其發展路上絕非只有鮮花和掌聲,期待之高與擔憂之甚、動力之強與阻力之大如影隨形。
對于我國分享經濟“成長的煩惱”,社會議論比較集中的是誠信體系不完善、監管思維手段落后、法律法規不適應、傳統力量阻撓、產業發展不成熟、統計監測體系不完備等。
在張新紅看來,“這些問題更多是表面上的,根本矛盾在于信息生產力與工業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我們正在進入信息社會,發揮決定作用的是信息生產力,但原有的生產關系,包括社會制度、法律法規、管理方法都是在工業化大生產條件下形成、為工業經濟服務的。此外,還有信息社會需求與工業社會基礎之間的矛盾、信息經濟活動與工業經濟思維之間的矛盾,轉型過程中必然會有不適應”。
為了支持、鼓勵分享經濟發展,相關的國家政策正在陸續出臺。
“分享經濟”早期在中央文件中亮相,是2015年9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整合利用分散閑置社會資源的分享經濟新型服務模式”。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發展分享經濟”。“積極發展分享經濟”也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分享經濟還被兩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去年的“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到今年的“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
此外,信息化發展、消費、物流、交通、制造業等相關領域新出臺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鼓勵分享經濟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國家發改委就《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征求意見,提出允許和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探索分享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適應分享經濟特點的政策環境、鼓勵創新監管模式等規劃布局,正式發布后或將帶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
《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分享經濟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速。除了高速增長,分享經濟還呈現出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重塑就業形態、平臺企業走向全球化布局和生態化擴張、包容性監管與協同治理模式形成等發展趨勢。
張新紅認為,從中長期看,分享經濟還有一些新的關注點:一是分享續航,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二是推動轉型,包括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和從管理型政府向網絡服務型政府的轉型;三是對大數據應用的推動;四是對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深遠影響。
分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制造業、農業、教育和養老,都是需求強烈、潛力很大,技術條件和模式基本成型,但目前尚未發展起來的大風口。”張新紅說,“長遠看,分享經濟發展必須過好認知關、條法關和自律關,政府、創新型企業、傳統企業和個人都應順勢而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銳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