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接班人未來的挑戰
現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耶倫的任期將于明年2月結束,誰將成為美聯儲新任主席,將對美國資本市場、貨幣政策以及經濟走勢產生深遠影響。不管特朗普將提名哪位人選,下一屆美聯儲主席都將面臨通脹低迷等挑戰。
在耶倫的領導下,美聯儲已經穩步走上貨幣政策正常化軌道。美聯儲不僅退出了量化寬松政策,開啟了加息周期,還開始縮減在量化寬松期間膨脹到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耶倫為后任美聯儲主席設立好了較為清晰的政策路徑:繼續加息,并縮減資產負債表。
未來的美聯儲主席是否會沿著耶倫設定的政策路徑前進尚不清楚,但是他們將面臨同樣的挑戰——持續低迷的通脹率。
自2012年美聯儲開始引入2%的通脹目標以來,美國的通脹率就一直低于美聯儲設定的目標。今年以來,通脹率甚至有所回落。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開支指數在今年2月份同比增長2.2%,一度達到美聯儲目標,但之后連續回落,到7月份則回落至1.4%。
耶倫近期表示,今年通脹率回落是個“謎”。她說,美聯儲對美國通脹前景的評估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在她看來,目前4.4%的失業率暗示美國就業市場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并不意味著美國已經處于充分就業。受人口年齡結構等因素影響,美國失業率可能會降至更低。如果就業市場不如美聯儲預期的那樣收緊,對通脹產生的上行壓力也低于預期,美國通脹處于低水平的時間可能比現在預期的要更長。
不過耶倫強調,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助于維持就業市場穩健增長,推動通脹率回升,但考慮到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美聯儲也不應過慢收緊貨幣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已經降至金融危機前水平,但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工資上漲,通脹率也持續低迷,其中主要的周期性原因在于就業市場疲軟和勞動生產率增長緩慢。
IMF的報告指出,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工資增長緩慢有三分之二的因素是由于勞動生產率放緩導致。報告說,這些經濟體在決定退出寬松貨幣政策時應對勞動力市場的真實健康情況作出評估。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費羅利表示,相較于現實通脹數據,前美聯儲理事凱文·沃什、斯坦福大學教授約翰·泰勒等目前較為熱門的美聯儲主席人選更加看重傳統的通脹理論,因此,他們不大可能繼續維持耶倫設定好的貨幣政策路線。
未來美聯儲主席還將面臨另一大挑戰——美聯儲是否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應對新一輪危機。在勞動生產率放緩以及通脹持續低迷的影響下,美國長期中性利率水平已經較歷史水平明顯下降。美聯儲官員9月份的預測顯示,美國長期中性利率水平僅為2.8%。這意味著,在遭遇新的危機時,美聯儲的降息空間將大幅降低。
耶倫近期表示,由于長期中性利率下降壓縮了降息空間,金融危機期間采用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如量化寬松和前瞻指引仍有可能成為未來應對危機的貨幣政策工具。不過她也強調,使用何種政策工具來應對危機將取決于未來的美聯儲領導人。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認為,沃什、泰勒和小布什政府的總統經濟顧問勞倫斯·林賽是共和黨人普遍可接受的美聯儲主席提名人選。但他擔心這幾位人選在美國經濟面臨股市崩盤、經濟衰退或巨大財政刺激等沖擊時,可能會不夠積極主動采取應對舉措,或者過于看重貨幣規則而應對緩慢。記者 江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