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月
廈門海關緊緊抓住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機遇,大力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成功上線運行“查驗預約”等三大類、29個海關應用項目,占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項目總量的三分之一,該項創新舉措也獲評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之一。
“這些取號機就要下崗了”
廈門海滄港是福建省最大的海運港口,而廈門海關隸屬海滄海關通關科窗口前,卻僅有三四名報關員在填寫單證、辦理業務。“幾年前這里可是‘門庭若市’,現場還設有取號機,企業要取號排隊辦理業務”。廈門海關隸屬海滄海關通關科科長沈新永介紹道,“現在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就能辦理,這些取號機就要下崗了。”
隨著取號機一同下崗的,還有海關的放行印章。以前,企業必須拿著蓋有海關放行章的提貨單,才能去碼頭提貨。隨著電子化放行的實施,海滄海關在全國第一個取消放行章,海關放行信息通過電子數據直接發給碼頭,企業只要拿著提貨單便可直接提貨。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廣泛使用,實現了口岸部門間申報數據的信息共享,企業申報的關、檢數據項減少30%,通關時間壓縮了40%,節省了50%的人力資源。“原本七八個人要做四五個小時的申報業務,現在一兩個人十來分鐘就能辦妥。”作為直接受益者,廈門外代報關行有限公司審單中心經理周偉儀對“單一窗口”贊不絕口。
“讓信息替人來跑腿”
查驗是海關等口岸部門重要的監管手段,按照傳統現場預約查驗的方式,企業需先派人到現場海關窗口查詢查驗相關準備信息,再到碼頭現場預約申請調柜,待調柜完畢后,還需安排人員至現場卸貨,最后配合海關查驗。“我們一直想把這個流程納入系統,讓信息跑路,不要讓人來跑腿,‘單一窗口’就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據海滄海關查驗一科科長鄭川介紹,現在企業在“單一窗口”上便可預約海關查驗,也可實時查詢狀態,待港區接受申請并調柜完畢后再安排人員至現場配合海關查驗,企業在海關和港區間往返的次數由原來的4次縮減為1次,每次可節省查驗環節人工耗時2小時。
截至9月底,企業通過“單一窗口”成功預約海關查驗達6.5萬票,共為企業節省查驗環節人工耗時13萬小時。“以前預約查驗,需要在公司、碼頭、海關之間來回跑,路上和排隊耗時不說,有時候還出現多個現場同時需要預約的沖突,現在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報關員小劉感慨道。
“少一次開柜就少一分風險”
因為職責不同,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部門對貨物的查驗重點并不相同,查驗場地也不在同一地方,如果貨物同時需要被海關、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查驗,則需要運到不同的場地多次開柜查驗。“像福建出口較多的玻璃工藝品,十分脆弱,少開一次柜就少一分風險。”鄭川介紹道。
廈門海關充分發揮“單一窗口”信息共享優勢,在全國率先啟用關檢“一站式”查驗場,企業在“單一窗口”預約時間后,海關和檢驗檢疫同時開柜檢查,既實現雙方查驗設備、技術力量等資源共享,也可避免多次開柜帶來的物流成本和相關風險。目前,關檢“一站式”查驗場已拓展到廈門海關所有業務現場,累計節約查驗用地8萬多平方米,每年可為企業減少成本500多萬元。
為響應國家關于減負增效的號召,廈門海關在“單一窗口”平臺上向所有報關企業開放QP系統資源,開放報關單號碼資源,取消數據傳輸處理服務費、客戶端維護費等收費項目,每年為企業減負約1500萬元。與此同時,開發上線“報關集成通”系統,企業通過數據導入方式直接向海關申報,每票申報手續完成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4分鐘,節約費用成本50%以上,為廈門口岸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