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新聞網訊 “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三年后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日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發布金融業擴大開放相關信息。
就在10月中旬,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曾稱,過去5年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總體穩健,但在中國銀行業市場中的份額是下降的,這不利于促進銀行業競爭和結構優化,所以要加大銀行業對外開放,對外資銀行在持股比例、設立機構等方面進行改革開放。
一路走來,中國金融業漸次直面全球化競爭,向著全球開放的方向邁進。
在開放的背后,有著基于國內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為更好地吸引外資進入,需要進一步開放國內更多領域。如8月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39號文)。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世界經濟不穩定因素很多,一定范圍內逆全球化潮流涌起,全球吸引外資呈現下降態勢。2007年全球直接投資達1.9萬億美元,2016年則為1.75萬億美元,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在減少。諸多經濟體都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引資競爭在加劇。
觀照國內情況,經濟已進入到穩定增長、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在這一新常態之下,既有的利用外資優勢也在轉變,由要素成本低轉向主要依靠市場規模、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產業配套和營商環境。在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吸引外資的規模要保持穩定,并進行引資結構的持續優化。
金融業擴大開放即是優化引資結構的一大著力點。第三方統計顯示,截至10月30日,通過滬股通買入A股的外資首破萬億。那些先知先覺的外資已經通過滬股通以實際資金進行投票,看好未來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后的發展前景。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不久前即曾表示,期待未來數年中國金融市場對全球機構更加開放,如果中國能夠提升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投資持股上限,摩根大通將會把獨資在華開展更多業務納入考慮范圍。相信將有更多國際金融公司考慮在華設立獨資機構或開展業務,由此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