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上海十年逾三成出口企業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 損失超300億美元
中新網上海12月7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7日發布“上海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十年影響”藍皮書(2007-2016)。“藍皮書”顯示,此間逾三成出口企業曾遭受過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這意味著,平均每三家出口企業中就有一家受此影響。企業直接損失額達306.7億美元。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技術性貿易措施已經成為影響國際貿易范圍最廣的非關稅措施,成為僅次于匯率、關稅的第三根出口“攔阻索”。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給上海出口貿易帶來的影響廣泛而顯著。十年來,不僅31.7%的上海出口企業遭受過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困擾;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還造成上海出口企業喪失訂單或產品被扣留、銷毀、拒絕進口、退貨、降級處理,掣肘上海出口貿易增長。據透露,在所有損失形式中,喪失訂單占比超過一半。
過去十年,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上海出口企業利潤造成了不小影響。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方面告訴記者,十年來,上海出口企業為適應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新要求,不得不進行技術改造、更換包裝及標簽等,新增成本總計217.5億美元。據介紹,種類繁雜的認證是上海出口企業因技術性貿易措施增加成本的主要因素。
“藍皮書”顯示,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上海出口產業影響不一。十年來,因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上海出口機電產品直接損失額占比為30%,出口企業新增成本占比為43%;化工、紡織鞋帽、農食產品行業影響嚴重,其中,農食產品占上海貨物出口總額的不足1%,但直接損失占比則高達7%;此外,技術水平較低,應對能力弱的小型企業,十年來直接損失占比達75%,新增成本占比更高達82%。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方面指出,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綠色、環保、安全等要求日新月異,對小型企業的壓力更大、風險更高,未來上海小型企業拓展出口將更為艱難。
在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十年來,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多路出擊,助力企業破除壁壘、規避風險、擴大出口。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方面當日接受采訪時透露,該局組織專家對美國制冷設備能效測試法規進行評議,迫使該國修正相關法規,避免中國每家空調企業新增800萬元人民幣的成本,同時檢測時長由原來的8小時縮短至40分鐘。該部門還通過WTO例會雙邊磋商,促使韓國將其化學品法規須注冊化學品的閾值從0.5噸/年抬高至1噸/年,為上海化工企業爭取到相對寬松的出口條件,將韓國相關法規的影響降到最低。
當日“出爐”的“藍皮書”建議整合上海技術性貿易措施資源,構建“產學研政企”優勢互補格局;構建技術貿易措施服務平臺和全球技術性貿易措施智庫;建立企業技術壁壘收集長效機制;并鼓勵相關部門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支持技術性貿易措施國際規則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