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趙建華)經濟全球化時代,為了維持各自競爭力,應對國際資本、人才流動,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經濟體會不時調整有關經濟政策。近年來,為降低企業成本,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改增)。自2012年率先在上海試點至今,營改增已累計減輕企業稅負超過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自今年7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
全面推開營改增后,廣州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到9月減稅1031萬元。該公司財務經理李斌說:“營改增后我們迅速尋求改革浪潮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抵扣項目增加了簽證費,并且出境旅游業務可以免征增值稅。受政策利好,公司前三季度推出出境游新產品834個,同比增長超四成。”
營改增的意義不止是減稅,還促進了產業分工優化,拉長產業鏈,帶動制造業升級和服務業發展。
無錫市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原為單一電動車制造企業,營改增后向專業化、高端化進軍,擴展成為環衛設施、機器人研發、制造、運營服務、再生資源處理應用的綜合環境服務制造企業集團。“去年營改增擴圍后,公司提供清潔服務獲得進項抵扣稅額204萬元。經過綜合測算,成本大為減少,盈利能力更強,并且有更多的資金去拓展新項目。”其財務負責人陳翔稱,今年1到9月企業銷售收入2.1億元,在全國多個省承接各類環衛運營服務項目近40個,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清潔服務國內領先品牌。
據統計,在營改增拉長產業鏈、擴大稅基的作用下,2017年前三季度,建筑、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四大行業營改增納稅人月均增加20.7萬戶,明顯高于2016年的月均增加8.4萬戶。
同時,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擴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6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高到75%,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各類減稅政策不一而足。
減稅的同時,中國大規模清理規范收費基金,實施普遍性降費。據統計,2013年以來,中央層面已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了593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含中央和地方設立的收費項目),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3200億元。省級層面自主清理地方設立的收費項目,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770多項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70億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分析,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優化企業營商環境,今后中國減稅降費不會止步不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