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阮煜琳)針對最近網上關于民用“煤改氣”導致天然氣需求暴增,甚至出現“氣荒”的議論,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原熱能工程系主任姚強16日對記者表示,天然氣短缺現象是暫時的,各方正在努力增加天然氣的供應,民用天然氣供應可以得到保障。
“今年天然氣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是需求超預期規模增長和供應側始料未及的減少造成的”,姚強說。
數據顯示,經濟強勁勢頭帶動了工業等用氣的增加。2017年1-10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其中:城市燃氣增長10.1%,工業增長22.7%,發電增長27.5%,化工增長18.2%。
同時,民用“煤改氣”也增加了天然氣需求。據調查統計,到目前為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實際有319萬戶完成了“煤改氣”,加上集中供暖鍋爐改氣,預計采暖季將新增天然氣需求量50億立方米左右。供暖季日均需求增量4200萬立方米。
姚強表示,數據顯示,12月全國日均用氣量為8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20%左右,日均需求增加1.3億立方米。也就是說,“煤改氣”占新增天然氣用量的30%左右。
“今年工業、發電、化工和民用天然氣需求量全面增加,而且強勁的經濟勢頭下工業用氣和天然氣發電量的增加比預期迅速”,姚強說,而在供應側,計劃中的海外資源紛紛“掉鏈子”,如原定于2017年投運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無法按計劃投產等,導致供應短缺。
姚強認為,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時,應壓低“非民用氣,保障民用氣”,但一些地方未及時制定嚴格的“壓非保民”措施。還有一些城市燃氣公司“趨利”,將低價購得的民用氣銷售給出價更高的非民用使用,使本該保障民生的天然氣供給更加緊缺。
姚強表示, “氣荒”、“氣短”現象應該是暫時的,國家各個方面正在努力增加天然氣的供應。今后我們仍應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在有條件的地區繼續實施“煤改氣”、“煤改電”。
民用散燒煤無法有效治理,替代是最佳途徑。研究表明民用散煤確實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冬季霧霾,使用清潔能源符合中國新時代發展的要求,也符合中國大氣污染治理的實際。
姚強提出,應對氣荒,要加強天然氣供應和消費的特性分析,提前安排,有序推進。在“煤改氣”、“煤改電”設施沒有完工的地方,原有的燃煤取暖設施不能拆除,并對可能出現的天然氣供應問題做好預案,保障民眾供暖。
為全面了解2017年冬季供暖工作進展,準確掌握居民用氣、用電保障情況,確保居民溫暖過冬,環保部15日派出839個組,1678人,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8個城市相關村、區供暖保障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
環保部表示,如發現供暖未能保障的情況,建議地方政府限期改正,保障居民供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