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12月19日電 財經觀察:中國企業投資德國的生意經
新華社記者喬繼紅
2017年,德國繼續成為中資企業青睞的投資目的地,在德中資企業達到2000多家。中資企業憑借獨特“生意經”逐漸改善盈利狀況,融入當地社會,并樹立了負責任的中企形象。
美的收購庫卡:從質疑到共贏
談到中資在德并購,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家電企業美的集團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的案例。今年1月,美的以45億歐元收購庫卡94.55%股權的交易完成交割,成為截至目前中企在德最大投資項目。
從2016年5月提出開始,這一交易就不斷招致來自德國政界和學界的質疑。德國隨后對其《對外經濟法》進行了修改,以加強外資審查。
但是,質疑并未影響美的并購庫卡后打造共贏局面。事實上,聯合發展求共贏也是中資在德國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今,并購完成近一年之后,庫卡首席執行官蒂爾·羅伊特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庫卡的發展現狀非常滿意,庫卡管理層也已與美的管理層建立互信。
據羅伊特介紹,根據并購協議,美的將致力于庫卡的增長戰略,具體來看,就是推動庫卡在中國發展業務,尤其是推動服務型機器人和物流行業機器人發展。美的還將增加庫卡的研發投入,進一步鞏固庫卡作為“德國工業4.0”核心企業的地位。
“中國是世界最大機器人市場,庫卡與美的攜手將帶來更好的增長機遇。”羅伊特說。事實上,美的給庫卡描繪的中國前景正是當初打動庫卡的最大因素,如今正在逐步實現。
對美的而言,美的集團副總裁、庫卡監事會主席顧炎民坦言,美的早在多年前就是庫卡機器人的用戶,而且中國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美的需要抓住市場機遇,“美的轉型升級需要庫卡”。
今年以來,庫卡股價一路走高,10月一度接近每股250歐元(1美元約合0.84歐元),遠高于美的收購時給出的每股115歐元的價格,市場佐證了美的收購庫卡的雙贏效果。
三一重工:“買技術要慎重”
2012年,三一重工出資3.6億歐元買下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普茨邁斯特100%股權,成為首個中企收購被稱為“隱形冠軍”的德國大型家族企業的成功案例。并購5年來,普茨邁斯特的全球銷售額從5億歐元升至7億歐元,全球市場占有率穩定在40%到45%的高位,三一重工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德國社會的認可。
但三一重工歐洲公司總經理鄧海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卻說,在德投資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遇到的挑戰之一就是技術保護壁壘。“不是買下德國企業就能順理成章地使用它的技術,這一點需要所有抱著通過收購獲得技術想法的國內企業注意。”
鄧海軍說,三一重工買下普茨邁斯特后才發現,如果要使用其技術,仍需根據市場無形資產評估價付費。“雖然是錢從左口袋進了右口袋,但因為有交易發生,德國政府會從中收取一大筆費用。”
據鄧海軍介紹,根據行業不同,德國行業協會或國家立法機構對技術使用規定了不同門檻。如果被并購德國企業技術涉及軍工和高精密,即使付費也不可以將技術拿到歐洲甚至德國以外的地區使用。
雖然遭遇技術壁壘,但鄧海軍說,經過多年發展,目前三一重工的技術水平已與普茨邁斯特不相上下,甚至在一些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指標上取得了優勢地位。他認為,“中國制造”技術和質量已經過硬,與“德國制造”的差距日益縮小。
紛美包裝:把德國員工放到中國去“涮”
所有在德投資的中企都面臨本土化經營的挑戰,跨文化管理是不能回避的問題。
對此,剛在2017年首屆“在德中資企業優秀投資獎”中獲得中型投資獎的液體食品無菌包裝供應商紛美包裝頗有心得。
自2011年起在德國進行綠地投資以來,紛美包裝在德國發展迅速,如今產能與2013年投產時相比已擴大一倍,為當地創造了近200個就業崗位。
紛美包裝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畢樺對記者說,在德本土經營的重要一點是要讓德國員工認同企業文化,紛美的做法就是把德國員工放到中國工廠里去“涮”。畢樺說,“涮”的理論是紛美在國內經營總結的成功經驗,同樣適用于德國工廠管理。
紛美在德國投資設立新廠時,將剛招聘的德國新員工送到中國培訓,由中國師傅一對一“傳幫帶”。除了工人,紛美包裝把德方管理人員也送到中國“涮”,讓他們熟悉紛美的公司結構和部門職能。
正如被譽為“隱形冠軍之父”的德國管理大師赫爾曼·西蒙所說,克服文化差異、消弭誤解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