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20日電(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課題組20日正式發布《移動物聯網(2017)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具備位置感知、移動管理、服務集成等三大特點的移動物聯網(Mobile IoT)已成為物聯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17年,整個移動物聯網市場的規模約達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水平,2020年中國移動物聯網業務總體市場規模可達1.76萬億元人民幣。《報告》認為,2018-2020年,中國移動物聯網產業將迎來走向成熟的關鍵期。
在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社科創新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企業發展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移動物聯網產業發展(2017)研討會”當日舉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系主任、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社科創新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芮明杰教授表示,為了實現經濟更有質量的增長,中國必須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是關鍵。企業在實現創新驅動的過程中,必須廣泛尋求前沿的技術,探索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新途徑,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技術與市場的高效連接。
芮明杰認為,移動物聯網恰是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同時發揮作用的領域,對該產業的研究不僅對移動物聯網產業發展有意義,也為其他產業與移動物聯網的跨界融合提供借鑒和啟示。
根據課題組研究,在當今移動物聯網產業中,以GNSS(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技術為支撐的相關業態發展尤其迅速,已成為移動物聯網市場的主力軍。預計到2025年,全球GNSS技術支撐的移動物聯網設備將超過80億臺。
課題組負責人、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劉明宇指出,移動物聯網市場,亞太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硬件設施規模領先,但市場覆蓋率和產業盈利能力卻是落后的。數據顯示,亞太地區相關的移動物聯網接入設備數在全球占比高達46%,但整個產業的利潤占比僅為22%。劉明宇指出:“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應該緊緊抓住硬件存量的規模優勢,進一步開拓產業應用場景,從而擴大產業的價值空間。”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胥正川認為,移動物聯網的數據分析與智能性是其應用關鍵,只有在全產業鏈上應用才能獲得價值最大化。他指出,智慧服務需要移動物聯網的深度產業協作才能實現。
劉明宇亦表示,在移動物聯網時代,人類不再直接操控機器設備,而是由移動終端根據系統中現實世界的映射進行自主決策,所以必須為其提供精準定位支持。據知,現在人們熟悉的GPS技術,定位誤差要10米,甚至20米以上,不能符合未來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的要求。劉明宇說,更高精度的定位服務在未來一定不可或缺。
記者了解到,在新興的市場上,中國企業擁有著自己的后發優勢。據課題組介紹,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于2015年成立的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目前已構建起了全球最大的單一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利用遍及全國的超過1800個地基增強站及自主研發的定位算法,該公司可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大數據運算,為遍布全國的用戶提供精準定位及延展服務。 據透露,根據計劃,千尋位置將在2018年實現厘米級定位服務在中國的全境覆蓋,進一步讓高精度定位成為一項公共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