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據報道,截至2017年11月30日,有1001210名新賣家入駐亞馬遜全球12個站點,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根據亞馬遜歐洲平臺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上的份額約為25%。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比例還會增長。
最近幾年,雖然很多中國人依然熱衷于在世界各地“買買買”,但國外消費者也在搶購中國的產品,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成為全球網友追捧的“爆款”。在頻繁的市場交流中,隨著中國賣家通過電商平臺向海外客戶直接發貨,一方面為“中國制造”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為中國的中小企業賣家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也注意到了中國跨境賣家的實力。近兩年,各家電商平臺相繼制定了有針對性的中國賣家出海扶持計劃。亞馬遜啟動的全球開店“制造+”項目,就是為了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選品和了解市場;Wish的“星工廠”計劃,則是利用數據分析,為中國制造商挖掘工廠爆款;“速賣通”發布的“千級品牌計劃”,則試圖培育出1000個“月交易額”超過50萬美元以上的跨境電商品牌;而eBay也推出了“中國智造計劃”,旨在幫助中國賣家迅速在海外建立知名度。
中國的中小企業賣家,越來越多地選擇亞馬遜等國外大牌電商,在一些外貿行業人士看來,除了國外電商平臺對中國的特別“關注”,原因還在于,制度建設上,包括杜絕刷單,完善公平透明機制,打擊人為干預的灰色行為,國內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平臺遠遠落后于國外的平臺。同時,在嚴謹、科學的平臺運作管理之外,亞馬遜對版權的保護,也是賣家選擇它的重要原因。
然而,正如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所說,我國出口商品經常在外觀、專利等方面遭遇法律問題,中國電商出口要實現更好發展,選擇好的平臺之外,還需要解決好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自身”問題。
無論是從國外形勢還是從國內數據看,知識產權風險依然是我國跨境電商尤其是跨境出口電商不能忽視的問題。曾經轟動一時的近4000家網站涉嫌侵犯美國一家婚紗公司的著作權被圍剿,國內平衡車因專利侵權被亞馬遜大規模下架,均折射出我國某些企業的出口商品在外觀、專利等方面法律意識的薄弱甚至漫不經心。
跨境電商企業若不能強化法律意識,提前了解當地的法規和檢驗標準,預判哪些行為可能會導致法律糾紛或制裁措施,企業的經營難免遭遇暗礁。即便借助亞馬遜這樣的超級電商,亦不能幸免“擱淺”甚至“沉船”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