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服務低調上線,卻在智能終端遇挫,專家表示:
與SIM卡說再見為時尚早
本報記者 劉 艷
某些人發現中國聯通低調上線了eSIM卡服務后,萌生出業界有大事要發生的聯想。這是討論多年,卻始終按兵難動的eSIM卡業務啟動及相關政策解凍的信號嗎?這次我們真的要和SIM卡說再見了嗎?
“2017年12月25日,華為Watch 2 Pro、Ticwatch S兩款智能手表可以激活eSIM服務的關鍵信息是,沒有Apple Watch Series 3!”通信行業專家柏松對科技日報記者說,“這標志著我國相關行業政策沒有松動,這種先試先行不代表短期內手機會告別SIM卡。”
與傳統SIM卡不同,eSIM卡不是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它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可以讓移動終端做得更輕薄,在理論上讓用戶有了更靈活選擇運營商套餐、甚至隨時更換運營商的可能。
柏松認為,蘋果2017秋季發布會最大的亮點不是iPhone X,而是可以聯網、通話的Apple Watch Series 3。雖然他也不知道對著手表說話有什么意義,甚至覺得有些滑稽,但他認為蘋果的這個“動作”對行業甚至產業鏈有價值。
柏松說:“當中國聯通首次和蘋果展開eSIM測試時,產業界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業務開展順利,對全球運營商將是最好的示范。可惜,Apple Watch Series 3在中國聯通的用戶測試很快被叫停。可能是申請參加測試的用戶太多,超出了‘試用’的范疇。”
一個手機號碼在多個設備中使用,在我國一直頗有爭議,目前我國電信運營商的“一號多終端”業務也只有“試用”許可。最著名的案例是,2015年7月,中國移動的一號多終端平臺投入商用,12月“和多號”投入商用,2017年2月,因360手機云平臺漏洞被利用,“和多號”躺槍,被關停整頓。
“所以你看到的是,中國聯通目前可運行eSIM功能的兩款智能手表,不能和你的手機共用一個號碼。”柏松強調,eSIM卡應用在個人終端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還待政策的支持,運營商不會因懼怕競爭而有意拖延該業務。
對此,中國移動前員工、電信行業著名專家寧宇亦認為,eSIM不會直接顛覆運營商,但它的“換號不換卡”模式,會加劇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尤其在物聯網以及那些對用戶ID不敏感的新領域,更將是刺刀見紅的肉搏。
截至記者發稿時,我國三大運營商均未就記者提出的eSIM卡個人業務及產業政策問題給出回復,但一致認可eSIM卡業務將首先在物聯網領域迎來春天。
有預測稱,到2020年,全球將共有1.25億eSIM連接,價值約17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