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10日電 (記者 姜煜)“中國新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極大提高,將為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發展帶來‘工程師紅利’”,第十八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正在上海舉行,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杰在論壇上如此表示。
安思杰認為,2018年中國的GDP增長將從2017年的6.8%溫和放緩至6.4%,即便如此,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大型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都很難與中國相比擬,而且,中國現在十分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意味著未來增長的前景將更加可持續。
“有幾個趨勢在推動中國的持續增長方面形成了合力,首先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安思杰稱,從中國2025年規劃藍圖便可了解,中國已為接下來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確定了道路,其經濟增長潛力顯而易見。
“其次是中國形成了有利的市場生態系統:國內的消費群體不斷壯大、富裕程度越來越高,銷售市場規模也將隨之擴大”,安思杰說:“還有一個趨勢是教育。盡管中國的人口正在老齡化,但是新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極大的提高,將為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帶來‘工程師紅利’。中國每年有近300萬名理工科畢業生,是美國的5倍”。
澳新銀行之前發布報告,預測中國2018年GDP增速為6.5%。該銀行稱,經濟增速的小幅下滑與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趨勢相一致,而“新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的下一個增長點,特別是在2018年。該銀行高級經濟師王蕊稱,在中國經濟轉型的新時代,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業服務、科學研究、教育、衛生及社會保障等“新經濟”將得以迅速發展。王蕊分析,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將在2018年有所趨緩,其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有可能會從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轉為“穩定器”,房地產投資作為中國投資的另一個支柱則將于2018年保持穩定低速增長。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未來中國“新經濟”的增長貢獻仍有充裕的躍升空間。和王蕊一樣,程實也認為中國“新經濟”在投入端的潛力尚未充分釋放,進步空間巨大。
程實說,當前,中美兩國統計體系均尚未納入“新經濟”在消費端的貢獻,而在“新經濟”的消費端,中美已形成并駕齊驅的勢態,特別是在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兩大領域,中國有望依托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創新的商業實踐,實現后來居上、彎道超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