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月12日電 (記者 龍敏)在航線較少、起步較晚的情況下,福州江陰口岸整車進口正實現逆襲:截至2017年12月15日統計,該口岸2017年已進口整車10013輛,比增24%,首次突破1萬輛,位居全國第六位、新批口岸第二位。
實際上,過去一年,不僅是整車進口,福建沿海港口群好消息頻傳。尤其是廈門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千萬標箱及福州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300萬標箱。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教授1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開放開發正助推福建沿海崛起港口群。
當前,福建先后獲批“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新區。黃茂興認為,“五區”疊加的優勢,使福建成為現階段中國最具競爭力、也是投資最優惠的省份之一。
黃茂興說,面對新形勢、新機遇,福建沿海港口群正散發強大的磁力,吸引資本前來開基創業,正帶動產業群、城市群齊頭并進。
逐漸釋放的政策優勢,讓福建沿海港口群吸引大項目相繼落戶。如今,由北而南,福建沿海布局下“一區六基地”的臨港重化產業帶,3個超千萬噸級石化項目,分別在湄洲灣、漳州灣、三都澳相繼建成、啟動、布局。
就在2017年最后一周,兩岸合資合作的福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在古雷半島開工建設,一期工程預計總投資278.8億元人民幣,計劃2020年6月30日建成投產,將成為兩岸合作最大石油化工項目。
開放開發亦推動福建與世界的互聯互通,推動福建對外貿易的發展。福建省交通運輸廳運輸處此前一天披露,截至2017年12月底,福建已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289條,其中外貿線123條、內貿線128條、內支線38條,月航班約1908班,“海上絲綢之路”航線80條。
腹地也是發展港口經濟的關鍵性要素。福建港口資源在全國首屈一指,但在很長一個時期,福建港口在全國的位次落后,原因是綿綿群山的阻隔,對外交通不暢,缺乏腹地。
近年來,福建正著力推進寧德、福州、湄洲灣、廈門四大港口與內陸省份的東西橫向“大通道”建設。統計顯示,福建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密度居全國第二,鐵路路網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
業界認為,以高速公路、快速鐵路等為主動脈,一頭連接大港口,一頭直通大城市;以疏港公路、疏港鐵路、農村公路等為“毛細血管”,縱深伸向港區、物流園區、貨源地、重要城鎮。通暢的交通為福建沿海港口群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就在去年10月,中西部省份在福建省投資建設的第一個“飛地港”項目、福建省首個閩贛港口合作項目——福建中原港務有限公司30萬立方米中心油庫項目一期工程投運。
黃茂興認為,隨著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以及物流體系的初步形成,福建港口的通道與窗口作用越發凸顯,既推動了福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為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提供了一條快捷順暢的對外開放戰略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