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三大因素支撐 2018年中國樓市“不悲觀”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官方18日公布2017年宏觀經濟主要數據,房地產銷售面積、開發投資等核心指標在去年年末出現增速下行的趨勢。
在官方明確2018年繼續嚴格執行各項房地產調控措施的背景下,今年中國樓市是否會出現大幅降溫,拖累宏觀經濟?多位專家認為,在多地庫存低位、調控政策力度穩定以及土地供給側改革釋放紅利等因素支撐下,2018年中國房地產投資、銷售雖可能有所回落,但韌性有余,房地產市場預期并不悲觀。
樓市調控松動可能性低
2017年以來,中國多城密集出臺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等樓市緊縮政策,相較過去,房地產調控在廣度、力度及維度上全面加強。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指出,當年各地樓市新政發布370余次、調控新增60城。在長效機制和短期調控的雙重作用下,熱點城市樓市明顯降溫,房價逐步回歸理性。
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7.0%,增速回落至年內最低點;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也降至7.7%的各月最低。此外,北京、南京、杭州等9個熱點城市去年12月份房價同比下跌。
平安證券分析師楊侃認為,2017年各線城市房價漲幅明顯回落,熱點城市樓市亦呈現不同程度降溫,調控已逐見成效,同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未來調控進一步大幅加碼概率不大。
與此同時,調控松動的可能性也很低。近期有媒體報道稱,2018年年初蘭州市“松綁”住房限購,合肥市取消住房限價,成都等地借人才落戶政策放松調控。對此,蘭州、合肥、成都市相關負責人均回應稱,這種說法系誤讀。住建部相關負責人也發聲表示,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堅決遏制投機炒房。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在中新社國是論壇上表示,最近,金融監管重拳頻出,金融去杠桿和房地產調控的態勢還將延續。
土地制度改革釋放“新紅利”
日前,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透露,將改變政府作為居住用地唯一供應者的情況。同時,他也指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具體實現形式。
土地領域的改革正在加速推進。一方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正在被逐漸放活,另一方面,土地領域的多主體供應將有助于盤活存量用地,減輕大城市土地供應短缺等問題。
中信建投首席房地產分析師陳慎指出,在土地供給側改革之下,2017年重點城市和房企加大補庫存力度,土地成交活躍;去年各大重點城市普遍上調了供應計劃,加快土地供應。他指出,土地供給側改革對房地產投資產生明顯影響,投資的生命力在延續,這一趨勢預計將維持到2018年。
2017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比上年增長15.8%;土地成交價款大增49.4%。
“補庫存”支撐房地產開發投資
2017年,中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下降15.3%,待售面積一年減少逾1億平方米。有機構統計,中國樓市庫存已經降至4年前水平,很多城市去庫存周期已在12個月以下。
在此背景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2018年主要城市和房企補庫存的節奏將加快。這將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形成支撐。據該機構預測,201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或增長約4%。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可也指出,在低庫存、租賃市場的開發以及棚蓋貨幣化的持續推進等支撐下,今年房地產投資下滑幅度有限。
仲量聯行中國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認為,主要一、二線城市庫存量目前處于歷史低點,大部分城市的庫存消化時間也維持在12個月以下,開發商短期仍有一定定價權。在供應缺乏、人口紅利以及政府支持等因素的推動下,租賃住房將會成為中國的下一個市場關注點。從長期來看,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將迎來許多富有吸引力的商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