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向社會公布:2017年,阿里巴巴納稅366億元,平均每天納稅超1億元,帶動生態上下游納稅超過2900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直接間接創造3300萬就業崗位;帶動四分之一中國人參與公益。數據展現的,不僅是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強勁活力,更凸顯出互聯網經濟的巨大價值。
中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世界級企業,阿里巴巴正在以自身實踐,助力中國參與全球競爭。“新零售”戰略助力線下商業煥發活力,推動民族品牌新生,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關鍵變量;阿里巴巴在就業、公益、扶貧等方面承擔社會責任;此外,阿里巴巴還通過達摩院等項目加大前沿科技投入,代表中國參與全球頂尖科技競爭,成績斐然。阿里巴巴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為中國和世界貢獻關于商業模式革新和技術創新的智慧。
在2017年9月的18周年慶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曾指出:阿里巴巴與普通企業的區別在于社會責任,“阿里巴巴必須要有社會責任、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解決多大社會問題,成就多大企業”。馬云始終強調:只有承擔社會責任、解決社會問題, 企業才能得到尊重。這也正是阿里巴巴堅持每年向社會公布系列相關數字的原因。
納稅:平均每天納稅超1億
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納稅366億元,相比去年的238億,增長幅度超過50%,相比2015年的178億更是翻了一倍。
不僅如此,作為開放平臺,阿里巴巴構建的生態圈內包含商家、第三方服務商、物流合作伙伴等,都依托阿里巴巴旗下平臺展開業務。據專家測算,2017年,因為平臺產生消費增量而帶動的上游生產制造與批發增量、物流增量等所產生的稅收貢獻初步估計超過了2900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這2900億元的稅收數值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天貓和淘寶共同助力打動新增內需帶來的上游制造業稅收增長,這部分稅收大約為2600億元左右。另一部分則是天貓和淘寶的包裹拉動的下游快遞業稅收增長,這部分的稅收大約為300億元。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以70億元的納稅額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納稅第一名;2014年,阿里巴巴納稅總額首度邁過百億大關,為110億元。
就業:創造3300萬個就業崗位
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測算,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直接間接創造3300萬個就業崗位。
阿里巴巴的生態中不斷誕生新的物種,從而創造出全新的崗位。據統計,目前在阿里巴巴新零售平臺內,僅內容電商從業者已經超過100萬人,另外,機器人飼養員、電商主播、“淘女郎”、數據標簽工等成千上萬的新型就業崗位被創造出來。依靠互聯網科技平臺創新產生就業機會,已成為商業大趨勢。
扶貧:第一家把脫貧當做戰略性業務的公司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宣布成立,馬云任主席,蔡崇信、彭蕾、張勇、井賢棟4員大將擔任基金副主席,阿里巴巴黨委書記邵曉鋒則任基金秘書長。
脫貧已成為阿里巴巴的戰略性業務,未來5年,將投入100億元,探索“互聯網+脫貧”的新模式。
阿里平臺催生的淘寶村已經有2118個,其中接近400個出現在全國省級貧困縣,33個出現在13個國家級貧困縣。
2017年,阿里的興農扶貧頻道累計對接全國13個省份,120個國家級貧困縣。每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產品平均銷往270余個地級市,基本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城市。
公益:“親”已經成為最大的公益群體
在阿里,每名員工每年至少完成3小時公益服務,并于2017年啟動 “95公益周”,將公益3小時平臺和理念推向社會。在尚未結束的2018財年,阿里人(2017年4月1日-2018年1月17日)已申報公益時超過10萬小時。阿里巴巴12位女性合伙人身體力行,在2017年成立湖畔魔豆公益基金會,致力于幫助困境中的兒童和婦女。
公益不僅融入阿里人的基因,更通過平臺融入商業模式,讓“人人參與”成為常態。2017年,178萬商家、3.5億買家參與“公益寶貝”計劃,籌集善款2.46億元,幫助了297萬弱勢群體。也就是說,阿里平臺上每6個賣家里,就有1個是公益人,并帶動了四分之一中國人做公益,“親”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公益群體。
從2010年起,為更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建立長期穩定的公益資金投入機制,阿里巴巴集團承諾每年將年收入的0.3%作為公益基金,2017年是連續第8年。
數字經濟新動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新零售元年”,阿里巴巴力推的新零售在2017年對新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2017年9月11日,商務部官網刊登《走進零售新時代——深度解讀新零售》研究報告,作為新零售發起者的天貓經驗受到肯定。
2017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交易額則達到史無前例的1682億元,印證了新零售帶動下的新實體經濟巨大活力。全球參與品牌達到14萬個,其中167個品牌的成交額進入“億元俱樂部”。天貓為代表的新零售不但重構了人、貨、場的關系,催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還觸發了全產業鏈的變革,促進了消費轉型升級,成為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體零售轉型升級的典型示范。
在新零售力量推動下,傳統實體零售企業在2017年煥發活力。近三年時間,阿里巴巴在投入傳統零售企業方面已經花費近千億元人民幣,銀泰、蘇寧、三江、百聯、歐尚、大潤發等傳統零售企業加入新零售版圖。作為阿里巴巴在商超新零售領域的“一號工程”,盒馬鮮生在2017年成為“網紅”,給整個零售業提供了創新樣本。
天貓新零售也幫助老字號商業企業在2017年實現轉型,目前全國共有1200多家經商務部認證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其中超過600個老字號品牌已經在通過天貓銷往全國甚至海外市場。
全球化:將“中國方案”推向世界
eWTP在2017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7年11月3日,eWTP海外首個e-hub在馬來西亞正式啟動,這是去年3月阿里巴巴與馬來西亞發展數字經濟的官方機構——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局建立伙伴關系后,共同促進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受益于全球貿易的又一里程碑式舉措。
作為阿里全球化戰略主引擎的天貓,在2017年天貓618期間推出“天貓出海”,已經帶領12億國貨走出國門。與此同時,阿里巴巴斥資約10億美元增持東南亞領先電商平臺Lazada,持股比例將由51%提升至83%。
在全球化道路上,天貓將“中國方案”帶到了擁有超過6億用戶的東南亞市場,并以此為契機,輻射全球市場,幫助中國品牌走出國門。
前沿科研:“俠之大者、利國利民”
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成立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在武俠小說中,達摩院作為武學最高研究機構,代表了修為的最高境界。
目前,“達摩院”已經開始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初期計劃引入100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去年3月,馬云在公司首屆技術大會上動員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新技術戰略”,啟動了“NASA”計劃,要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