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4月14日電 (王昊昊)以“就業·再出發”為主題的第二屆“互聯網+就業”高校實踐研討大會14日在湖南省長沙理工大學召開。湖南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等中國百余所高校就業部門負責人齊聚長沙,探討互聯網技術給高校人才培養和人才輸送帶來的新變化,共話“互聯網+就業”新形勢新未來。
“互聯網+就業”高校實踐研討大會已連辦兩屆,本屆由云就業數據研究院和長沙理工大學共同主辦。
“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廣,學校也可結合學生特點為其精準推送信息。目前,中國的大學生就業焦點已逐步從就業數字轉變到就業質量,高校也更注重對學生中長期職位變化、薪酬發展空間、職業發展路線、用人單位反饋等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深度挖掘有效的就業大數據,再將其分析結果反饋到教育教學環節。”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李君說。
“就西北地區來說,電子信息類尤其是大數據的專業人才缺口比較大,包括人工智能等;機械控制、橋梁制造等技術性比較強的專業人才缺口比較大;理工科的學生依然搶手;企業更青睞綜合素質高的文科人才,除基本技能外,新媒體的使用、豐富的實踐經歷是就業加分項。”李說,“我們分析發現,陜西的學生都不太愿意到外省就業,在生源地就業、慢就業現象比較突出。”
“我們從就業率、薪酬等多個維度分析了2017年湖南省所有高校的就業情況,從得出的就業指數來看,人工智能排第一。人工智能近年的熱度很高,排第一符合大家的預期。讓我們沒想到的是,西班牙語這個小語種排進了前十。”云就業數據研究院副院長孫柏說,我們調研發現,西班牙語這一語系在瑞典等國家都比較普及,而這些國家近年相繼放開移民政策,投資也很熱,西班牙語專業人才本身比較少,這些共同因素促使西班牙語的就業指數高。未來,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將使大學生就業更精準。
“過去的就業工作被四面墻圍堵:信息圍墻、資源圍墻、校園圍墻和技術圍墻,即信息建立在人脈鏈接上,不具備快速獲取就業資源能力,學生和入校企業了解互動少,高校信息化新技術研發和場景應用研發能力有限。”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談傳生說,“互聯網+”已經不再局限為一種工具、一個系統,而更多是一種共連、共創、共享的新思維,這種新思維將成為破解這四堵圍墻最好的辦法和最佳途徑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