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繼續掘金中國養老市場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全部人口比重的20%,預計到2050年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5歲,阿爾茨海默癥的患者預計將達到1000萬。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預計,目前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約1000億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萬億。
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官員表示,由于人口的老齡化、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城市中產階層人口的快速增長,中國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未來將形成“巨型市場”。國外養老企業深感這一市場的吸引力,雖然盈利不易,但仍在尋找機會。
5月9日-11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在北京舉行,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加拿大、荷蘭、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家養老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參展。今年日本展區的面積超過700平方米,占整個國際展區面積的近半,法國也有19家企業參會。
廣闊的市場意味著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強養老機構的接待和服務能力,養老機構的管理、從業人員的培訓等方面也是中國養老產業需要思考和關注的方面,而這方面正是不少外資企業的強項。
對日本的護理相關企業來說,中國的巨大市場極富魅力。中國的護理服務和護理用品需求已從沿海大城市向內陸城市、從富裕階層向中產階層擴大。通過銀色高科開設的電商網站“銀色98”,中國全境都可以購買日本護理用品。除了日本最大養老服務企業“日醫學館”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外,其他企業跨行進入這一領域的現象也在增加。
法國企業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在歐洲養老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和技術含量均排在前列。在法國,養老服務業涵蓋眾多領域、涉及各個行業:養老院的設計建造、員工培訓和居家養老服務、智能住宅系統和物聯網、保險服務、醫療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大數據……在這些細分的市場中,法國擁有大量優秀的企業,以提供專門的解決方案,并且都擁有各自獨到的經驗和專有技術。Xerfi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法國“銀發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300億歐元,并保持平均每年5%的增長態勢。
荷蘭的養老產業也已有近70年的歷史,而且細分程度很高,比如失能,就有眼睛失能、手、腳失能之分,針對這些不同的老年群體,衍生出不同的養老院。
美國養老企業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現在許多美國養老機構仍在頻繁接觸中國機構和開發商。一位美國企業總裁表示,“下一個十年將是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關鍵期。”除了展示產品服務,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Fortress Investment這一美國最大的養老機構還計劃在中國老年產業投資10億美元。
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發展養老服務能力的政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并提出要借鑒外國養老服務行業和機構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同時鼓勵擴大養老領域開放。中外企業在養老行業的合作不斷加強。
一年多前,中荷在養老護理領域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推動兩國養老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去年12月,荷蘭首次以國家展團的形式出現在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上。
近年來,法中兩國在養老服務領域的高層對話與交流日趨頻繁。2018年1月初,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訪華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兩國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此外,兩國機構間的合作也日益緊密,尤其是在人員培訓和行業標準化方面。法國健康產業聯盟與法國駐華大使館商務投資處根據新的產業動向,更新推出了2018年版“中法攜手:共同為老人服務”養老產業手冊。該手冊集中介紹了法國在該領域能夠提供的各類服務,為中國老年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制定和提供完整、翔實、創新的解決方案。
想和中國合作的外國企業意識到本地化對合作的重要性,他們認識到,即便是已經在外國發展得很成熟的商業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國市場上來。與國內企業聯合成立合資公司辦養老院,已經成為海外機構進入我國養老市場的重要渠道。在中國選擇合適的合伙人,更容易拓展項目和克服各種水土不服問題。法國企業表示,將根據中國的國情特點,采用適合于中國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式、更好地為中國老人,尤其是無自理能力老人提供服務,助力中國養老服務業進一步開放合作。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外資投資養老服務目前均鎖定在高端客戶,設施高檔,收費高昂,但是在中國更有需求且更為廣闊的是中低端市場,外資目前卻無暇顧及。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日本有輪椅、拐杖、扶手等4萬多種老人護理用品,而中國只有2000種左右。原因很簡單,因為賣不出去。中國沒有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只有一部分富裕階層才買得起護理用品。報道說,日醫學館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因設施和培訓等先行投資增加,在華虧損14億日元。有分析認為,扭虧為盈還需數年。
記者 周武英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