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進入歷史最活躍時期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電 (魏晞 畢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進入歷史最活躍時期。”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26日在此間表示,中國與東盟現在每周有3800架次航班往返,雙方經濟合作日益密切、活躍,不僅惠及中國和東盟十國各自的經濟增長,也惠及了地區經濟一體化和地區穩定,同時也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0.4%,在中國的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東盟中,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增速最快。
當天,2018年東盟商機對話會在北京舉行。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在會上指出,新加坡與中國一直是友好鄰邦,兩國在經濟、科技、環境和社會治理等領域合作密切。近五年來,新加坡是中國第一大外資來源國,新加坡駐華大使館經濟參贊沈愛玲稱,未來新加坡與中國的企業可在基礎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聯合開發第三方國家市場以及專業服務四大領域加強合作。
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表示,菲中關系已進入近些年來最好時期,菲中兩國領導人就發展兩國關系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并將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合作、人文交流合作、海上對話合作、區域一體化等四個方面的合作。他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菲方已經向中國的投資者敞開了大門,希望在未來進一步拓展雙方合作的領域與范圍,在地產、工業、電信、可再生能源以及技術產業方面增進投資,在當地建立商務中心,采取措施確保經濟行為的合法性。面對文化和習俗上的差異,做到彼此理解與尊重,推進雙邊貿易更穩定、持續地發展。
緬甸駐華大使帝林翁指出,緬中雙方經濟合作前景廣闊。目前,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資來源國。緬甸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杜丹達凱說,近些年來緬甸經濟以7%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農業、基礎設施、產能合作和旅游等方面是緬中雙方今后加強合作的重點領域。
談及打造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新格局,許寧寧認為,這需要明確目標,也就是高度濃縮的兩個字:互利。
“基于互利,我們需要在合作中充分考慮對方關切點、舒適度,從而找準切入點,充分挖掘和開發合作的互補性,在優勢互補中更有效的合作。”
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當年雙邊貿易額782.5億美元。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與東盟相互開放市場;2010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2927.8億美元,2003年至2010年,年均增長率為20.7%。2017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514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13.8%,創歷史新高。
許寧寧認為,在重視增長速度的同時,更應重視擴大區域內貿易比重,尤其是貿易結構的優化和改善,實現中國—東盟關系從“量的擴張”到“質的升華”。他建議,雙方要開放市場,實現貿易便利化,加強海關標準、檢驗檢疫、貿易準則標準等領域合作;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減少非關稅壁壘的制約,推動更多產品實現零關稅。同時,開放市場必須和產業合作要緊密結合,打造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形成更多的貿易創造。
許寧寧說,當前,面對中國和東盟及其成員國發展需求、面對東亞經濟一體化需求、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性的挑戰,中國與東盟雙方合作需要優化貿易結構和投資結構,需要積極對接、做細做實、提質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