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開點個贊(外國人眼中的誠信中國)
——訪烏克蘭漢學家協會理事柯莎夏
本報駐烏克蘭記者 譚武軍
柯莎夏是烏克蘭漢學家協會的理事,上世紀90年代,她曾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留學。柯莎夏長期從事烏中經貿和文化交流工作,頻繁往來于兩國之間。
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營造出“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柯莎夏對此深有感觸。柯莎夏說,做生意最講究“誠信”二字。過去,烏克蘭商人了解中方合作伙伴誠信度的渠道較少,擔心會遇到商家失信行為。這些年,中國加強了市場信用體系建設,重視企業信用信息公開,為烏中兩國企業進一步深入開展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撐和信用保障。
柯莎夏對記者說,經常有烏克蘭朋友來找她,說他們準備與中國的某家企業合作,但對企業并不了解,希望柯莎夏幫助查找企業信息。柯莎夏邊說邊打開筆記本電腦,嫻熟地登錄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向記者展示她是如何幫助朋友對中國企業開展調研的。“我不僅要查詢企業的注冊資本、法定代表人、股東情況、經營范圍、營業期限等基本信息,更關注企業是否存在行政處罰、經營異常等關系企業信譽度的重要信息,然后給朋友們提出參考意見。” 柯莎夏說,現在這個網站越辦越好,公示的信息越來越詳盡,還能夠通過電子郵件向查詢人提供企業信息報告,方便查詢人掌握企業信息。
柯莎夏對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十分關注。她說,越來越多烏克蘭人在中國的電商平臺購買商品,商家的好評度成為顧客選擇商家的重要參考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商家重視維護自己的信譽度,以優質的商品和服務贏得顧客青睞。
在柯莎夏看來,中國近年來加強誠信建設體現在方方面面:考試舞弊、學術造假等納入個人信息檔案;互聯網、郵寄快遞、電信、金融賬戶等領域推進建立實名登記制;食品藥品等領域完善管理,嚴控風險;將旅游者的相關信息記錄在個人誠信檔案,引導游客文明出行、明禮誠信……這些對整個社會形成公平正義、誠實守信的大環境非常有利。
(本報基輔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9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