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電 (記者 馬海燕)11日在北京發布的《新時代女童及家庭網絡素養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兒童首次接觸互聯網的年齡,普遍集中在6到10歲,占比61.4%,且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有2.1%的兒童3歲即開始接觸互聯網。
在第七個“國際女童日”到來之際,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了這份《報告》。《報告》歷時半年,在對6300份有效問卷的調研統計及對部分家長和女童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形成。
《報告》認為,年輕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對互聯網的依賴增強,智能終端的普及促進了兒童在成長早期就與網絡發生接觸。
《報告》顯示,兒童在互聯網上關注度最高的事情是“做作業/解題”,其次是科學知識,分別占25.6%和20.9%,在業余興趣愛好方面,兒童對于體育賽事及英語相關內容表現出濃厚興趣。
手機成為兒童上網主要途徑。兒童使用手機上網占比達87.3%,比排名第二的臺式電腦高出50.4個百分點。
調研中還發現,老師和家長對于孩子使用互聯網學習的態度不一。一方面使用互聯網可以提升兒童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會依賴互聯網完成作業,甚至出現抄作業等現象。
《報告》指出,與父母同住的兒童上網時間較短,每天上網超過6小時的占比僅為7.6%;而不與父母同住的兒童上網超過6小時的占比為14.6%。
數據還顯示,兒童使用網絡的男女比例為46:54。女童的動手操作能力更勝一籌,但女童上網時間略長,每天上網時長在兩個小時以上的女童占比略高于男童。
同時女童遇到色情信息騷擾的占比達29.3%。女童遭遇網絡詐騙信息、網絡暴力辱罵、陌生人約見面的占比分別為35.9%、24.1%、11.5%。女童在網絡中遭遇侵害造成的影響也更深遠更惡劣。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建議,政府部門、互聯網企業、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兒童網絡應用、辨識、防范、解決問題和參與互聯網建設等五大網絡素養能力,并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分類分級制度,培養具有自律品格、理性意識的網絡空間建構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