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發展報告:人工智能致工作性質變革 需加大教育投入
新華社深圳10月15日電(記者趙瑞希、白瑜)15日,世界銀行集團(簡稱世界銀行)在深圳發布《2019世界發展報告:工作性質的變革》。報告指出,面對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工作性質變革,當務之急是各國政府加大對人口健康和教育的投資。
自己的工作是否會被機器取代?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體系能否適應人工智能時代?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數以億計的人們正在經歷這類由于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工作和教育焦慮。
報告認為,隨著創新進程的不斷加快,技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正在經歷新一輪不確定性的困擾。機器人正在接手成千上萬的重復性工作,并將消除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中的許多低技能工作。“當前的許多小學生在成人后將從事今天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但同時,技術也為創造就業、提高生產力和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開辟了路徑。而新市場和新工作需要員工具備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溝通和合作等人際交往能力,對人力資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局長詹思敏說,面對工作性質的變革,發展中國家需要迅速采取行動,懷著強烈的緊迫感投資自己的人民,特別是投資人力資本的基石——健康和教育,從而確保其在未來經濟中的競爭力。世界銀行集團的分析顯示,在當今人力資本投資最低的國家中,未來勞動力的生產力僅為其享有全面健康并接受高質量教育時所能達到的生產力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他建議各國政府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要重視兒童早期發展。研究顯示,對兒童早期的投資,包括對營養、健康、保護與教育的投資為他們在未來習得高階認知技能和社會行為技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胎兒期到五歲,是大腦從經驗中學習能力的巔峰期。在生命早期習得這類技能的個體,在未來的生活中更能適應不確定性。
然而,盡管兒童早期發展投資對培育兒童的重要技能非常有效,社會對兒童早期發展的投資力度仍然不足。報告顯示,由于發育遲緩或者極端貧窮問題的困擾,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中約有2.5億左右五歲以下兒童會遭遇不能充分實現自己發展潛力的風險。
詹思敏表示,除了加大對兒童早期發展的投入外,各國政府還要加大對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投入,以促使學校教育轉化為學習成果,幫助人們適應重大技能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