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題:用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從前3季度經濟數據看結構調整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
制造業投資增速連續6個月加快,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明顯增加,前3季度經濟運行諸多亮點表明新動能正在成長。
在面臨復雜形勢與多重挑戰的當下,不斷積聚的新動能為結構優化調整增添后勁,為高質量發展積蓄信心。
中國經濟呈現“新意”
充電10分鐘行駛百公里,汽車與智能道路信息交互,5G信號遠程操控汽車行駛……近日在京召開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充滿“未來感”的智能汽車打開人們對智慧出行的想象。
物聯網“大幕”拉開,讓“無人車”加速“駛向”現代生活。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說,百度自動駕駛小巴“阿波龍”已安全運營超1萬公里,在20個場景落地應用。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累計發展物聯網終端5.9億戶,同比增長163.4%。
科技改變生活,重塑產業。在創新帶動下,中國經濟萌發“新意”——
代表技術進步、轉型升級的高技術產業增長明顯快于一般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占制造業投資比重增加,新動能投資愈發活躍。結構的“新意”表明企業改造升級意愿增強,動能轉換步伐加快;
共享經濟、工業互聯網等新業態不斷呈現,立足于先進制造和高新技術的特色小鎮、平臺生態浮出水面。產業的“新意”折射出行業韌性、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前3季度新登記注冊企業超500萬戶,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三分之一、對城鎮新增就業貢獻率超三分之二。市場的“新意”說明創新創業實現了從局部到整體、從現象到機制的跨越。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認為,盡管外部挑戰變數增多,內部轉型升級矛盾較大,但階段性問題不會改變經濟平穩向好的勢頭。培育新動能,做大新亮點,中國經濟將更加穩健有力。
存量轉型步伐加快
盡管當前新動能在規模上尚難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但存量轉型步伐正在加快。
工信部調研顯示,堅持推進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先進合規產能加快釋放。前8個月原材料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3.4%。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適應消費升級和智能化發展的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制造業與科技結合向更深層次推進,帶動零售、服務一系列模式轉變。輸入身高體重,就得到尺碼推薦;紅外掃碼支付,即可拿到衣服……在近日落幕的服裝品牌愛慕時裝秀上,一臺臺酷炫的內衣自動售貨機引人關注。愛慕集團技術總監秦曉霞說,內衣自動售貨機提升了交易效率,避免了購買尷尬,是繼智能量體之后的又一次嘗試,將投放在機場、車站等場景中,方便商旅需求。
個性化生產、供應鏈變革……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融合進一步降本增效,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也為價值創造做“乘法”。
創新向民生領域延伸,拓展新空間。菜品數據逐步同步采購平臺,食材追溯信息或可在點餐界面供消費者查看,美團正構建集合消費者、商家、采購商的餐飲開放平臺,推動安全飲食,提高服務效率。
信息技術與民生結合,帶動了信息消費增長,活躍了創新。工信部數據顯示,9月份移動用戶流量消費是去年同期2.6倍。前3季度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20.2%。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說,抓住新機遇改造傳統產業,中國經濟正形成新的競爭力。工信部將細化梳理產業配套措施,深入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進產能合作引導轉型升級。
深化改革釋放活力
支撐經濟發展的根本力量在于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深化改革,激發和調動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將為經濟發展積蓄潛力。
黃利斌認為,目前,在實體經濟領域,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仍面臨著運行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市場風險大等問題,應進一步將經濟結構調整重點放在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韌性、創新力上,采取精準有效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高企業信心和競爭力。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減少社會資本市場準入限制,壓減行政許可等事項,簡化企業投資審批,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檢查。與此同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堅決糾正執法隨意、“一刀切”執法等現象。
“深化‘放管服’改革,還有不少問題待解決。比如,企業在實施技術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審批、手續辦理問題等。”辛國斌說,工信部將推動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督促落實減輕市場主體非稅負擔的政策措施,做好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政策第三方評估,組織涉企保證金專項檢查。
在扶持民營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方面,辛國斌說,將推動搭建中小企業政策信息互聯網發布平臺,推動信息和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研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研發等資源,引導構建新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