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周銳)25日在京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雖然中國民眾對養老生活保持樂觀預期,但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對退休生活還沒有具體規劃,尚未開始進行財務準備的受訪者比例也同樣接近七成。
這份《國人養老準備報告》由清華大學老齡社會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與騰訊金融科技智庫共同完成。接受調查的對象來自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其中擁有本科或大專以上學歷者達到73%。
在養老愿景方面,調查方在問卷中列出了一系列表征生活狀態的積極型和消極型字匯,供受訪者進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是:“悠閑”(42%)、“自由”(39%)、“享樂”(24%)、“身體欠佳”(22%)。
在養老重要性排序方面,有高達74%的受訪者選擇了“完善的醫療服務”,其次是“良好的居住和服務設施”(62%)和“良好的自然環境”(38%);受訪者最大擔心是“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占比達63%,其次是“急性病未能及時發現并治療”占39%。
盡管受訪者整體上對養老生活保持樂觀預期,但在回答“您是否規劃過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的問題時,只有9%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有了規劃,69%的受訪者想過但還沒有具體規劃,高達22%的受訪者表示從未想過要作退休規劃。
財務方面的規劃存在這同樣的情況,在受調查對象中,已開始著手為退休進行財務準備的受訪者比例為31%,尚未開始進行財務準備的受訪者比例則高達69%。在45至55歲人群中,已經開始為養老進行財務準備的比例達到了40%,而在25至35歲人群當中,這一比例僅為24%。
在養老金融產品方面,排在前面三個的選項分別是:社會養老保險、房產、銀行儲蓄,其中70%的未退休受訪者表示自己已經有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此外,房產、儲蓄、商業健康保險和個人理財這四種產品被選擇到的比例相似,均在25%至30%之間。
對于如何更好推動民眾養老,報告表示,未來政府要跨時間、跨地域地協調好養老基金的收支平衡。對個人來說,要認真科學評估家庭未來的收支水平和主要結構,尋求專業人員的建議,選擇合適的養老金融產品。
在金融機構方面,報告指出,目前,互聯網第三方平臺正以其便捷、高效、整合優勢成為更多人投資養老的主要平臺,如騰訊“理財通”、天天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應當在繼續重視傳統渠道的同時,開拓新興渠道,著力提升養老產品在較年青一代新目標人群中的滲透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