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昕
北京大三學生小李日前在天貓下單購買了一份陜西獼猴桃,這件由中通快遞從陜西武功縣寄到北京化工大學菜鳥驛站的包裹,成了2018年中國快遞量突破500億件的親歷者。根據國家郵政局消息,截至2018年12月28日,中國快遞業務量闖過又一個百億級關口,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快遞量自92億起進入增長快車道,2014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139.6億件,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此后連續5年每年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5年時間從92億件到500億件,這么多包裹的高效送達,業內人士認為關鍵在于協同結網、智能技術。
目前,快遞物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各大快遞物流企業加快連接成骨干網形成了“1+8+N”的新格局。其中,“1”是以阿里巴巴和菜鳥為代表打造的一張物流骨干網,菜鳥起到“物流大腦”的作用,其從2013年開始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網,為未來一天10億件包裹打造基礎設施;“8”是中國郵政和中通等7家快遞上市公司,作為行業龍頭承擔了包裹運輸和配送的重擔;“N”則是包括倉儲、落地配、即時物流、物流科技公司等在內的整個物流生態。
“1+8+N”一起運用協同與技術驅動讓500億件包裹高效送達。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所說:“對物流公司來講,一個單點是沒有用的,需要更多的點,把這些點連成網絡,形成網絡效應。這張網,要支持連接得更快、更有效、更準確,要把每個快遞員連接起來,把每個倉庫連接起來,把每個hub連接起來,把每個城市、每個家庭連接起來,24小時貨通全國、72小時貨通全球。”
隨著物流業進入數字化時代,智能科技成為“1+8+N”這張骨干網數字化升級的引擎。從電子面單到智能分單,從秒級通關到未來園區,從物流天眼到無人駕駛,從掃臉開柜到語音助手,IoT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于物流各個環節,保障了中國快遞在500億件的體量下平穩運行。數據顯示,僅2018“天貓雙11”之后的一周時間,智能骨干網就送達了超過11億件包裹。
包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綠色。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先后多次發文,要求物流業遵循“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大目標,推廣綠色包裝,推動綠色運輸與配送,實現可持續化發展。500億件包裹的背后少不了技術模式創新、用綠色重新定義包裹的努力。
據悉,截至2018年年底,菜鳥智能切箱算法已覆蓋上萬品牌,累計為超過5億件包裹“瘦身”,菜鳥智慧新能源物流車在全國40座城市開跑,僅廣深兩地就有近1000輛;菜鳥“回箱計劃”在200座城市設立約5000個回收臺,“雙11”期間回收紙箱1300萬個。作為“最后一公里”的創新方案,菜鳥綠色驛站被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復制推廣。
菜鳥方面表示,2019年將聯手合作伙伴,加大綠色物流園、新能源物流車等布局,向全行業輸出更多環保產品、創新模式和解決方案,打造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加速物流業綠色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