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就業迎“寒冬”?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王慶凱)近期,伴隨部分互聯網公司被曝“裁員”,有關中國就業市場迎來“寒冬”的說法引起熱議。不可否認,2018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復雜國際形勢等因素影響,中國部分企業出現招聘“收緊”現象。
但中新社記者獲取的多方數據顯示,中國就業市場當前仍呈整體向好、結構不斷優化的態勢。
從官方最新數據看,2018年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1個百分點。人社部公布的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數據顯示,三季度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為1.25,招聘崗位數量大于求職人數。
從“民間”數據看,招聘平臺BOSS直聘研究院院長常濛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其平臺2018年三季度季報人才需求同比和環比都在增加,相比2017年三季度增長了20.9%,環比增長了36.5%。
招聘平臺前程無憂向中新社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招聘職位的峰值最低出現在1、2月份。平臺上招聘職位數量符合歷年的走勢模型。
“招聘市場有自身周期”,在BOSS直聘首席科學家薛延波看來,中國就業市場迎來寒冬的說法不準確。薛延波告訴記者,中國正在進行供側給結構性改革,必然會影響某些行業的崗位需求,但從整體看,這些人推向市場后,很快就會被吸收。
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李希如表示,當前中國就業結構呈不斷優化的趨勢,第三產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2012-2017年,中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已從36.1%提高到44.9%。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以網絡平臺型就業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吸納了大批就業人員,“勞動力市場崗位供大于求”。
就業結構性優化的說法也在兩家招聘平臺得到印證。BOSS直聘日前發布的《2019年人才資本趨勢報告》顯示,那些重復性強、內容較簡單的崗位正呈減少趨勢。2018年,有2%的技能需求在人才市場上負增長,10%的技能需求增速大幅下降。這些崗位包括基礎客服、倉儲分揀、基礎翻譯等。以基礎客服為例,2018年該崗位的數量較2017年減少30%。
相反,那些具有高技術含量,能夠顛覆傳統流程,影響和塑造未來的新興技能崗位正在大幅增加。報告顯示,過去三年新興技能崗位年復合增長率超150%,其中圖像算法、語義識別等應用型技能年均需求增幅達3倍以上,并且企業為此付出的薪酬總量正以倍數級速率膨脹。
前程無憂亦表示,高科技行業的招聘和裁員日漸呈現周期性曲線。隨著原有技術優勢逐漸消失,雇主們轉向新領域投資和吸引人才,周期性“換人”已常見,裁員的同時進行招聘,被“去掉”的員工在其他行業找到合適的機會也是常態。
整體看,當前中國就業市場呈現“西方不亮東方亮”的態勢。就業被看作經濟的“晴雨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就業是經濟的樞紐,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由內需拉動,穩住就業有助于穩定市場、消費、投資等多個方面。
盡管總體形勢樂觀,但國內外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未來中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中國為此也發出了就業優先“動員令”。中國近期出臺政策,對于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以返還其上一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
中國官方最新出臺的政策也反映出決策層穩就業的信號。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官方新聞稿,兩次提及“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并強調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近期,中國官方多次強調的“六穩”工作中,“穩就業”亦居首位。
李希如表示,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將把穩就業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