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聯合課題組發布報告:北京、上海進入國際文化大都市綜合評價前十
中新網上海3月11日電 (記者 許婧) 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團隊11日在滬發布的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研究成果《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北京、上海進入國際文化大都市綜合評價前十。
中國建設全球城市,需要一個客觀的評估體系作為參照。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是對城市文化建設發展的全面性測評和分析,是對城市文化魅力、實力、潛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綜合評價,反映城市的文化、基礎設施、經濟發展能力、物質文化創造能力等方面,由多個指標緊密聯系共同組成統計指標群,以此來全方位準確的反映城市文化的現實情況。目前國際上學界和業界從不同維度對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指標體系展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沒有對于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具體排名評價。
上海交大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嘉華教授徐劍學術團隊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安娜伯格傳播學院教授G.ThomasGoodnight學術團隊在紫竹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支持下聯合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通過分析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各種統計標準,進而給出一套客觀、科學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收集統一口徑的全球數據,針對51個國際文化大都市進行了首次全球評價的探索。
經過實證調研和專家會議討論,中美聯合課題組選取51家代表性的國際文化大都市進行評價,所有數據均來源政府官方網站、城市文化年鑒,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在本次發布的《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中,位居前十名的城市為:紐約、倫敦、巴黎、東京、舊金山、柏林、北京、洛杉磯、上海、羅馬。
此次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為:一要有全球比較視野;二要可操作、可測量;三要系統覆蓋和前瞻性相結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主要圍繞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三大維度,形成人文生態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供給等10個一級指標,52個二級指標。
在十項一級指標中,紐約有七項指標(人文生態建設、公共文化供給、公共文化參與、文化經濟發展、文化教育、互聯網發展、文化全球影響)名列前十,除了人文生態建設位居第四,其他六項指標均名列前三。倫敦有六項指標(人文生態建設、公共文化供給、公共文化參與、文化經濟發展、文化教育、文化全球影響)名列前十,其中人文生態建設、文化教育、文化全球影響等三項指標名列首位。巴黎有七項指標(人文生態建設、公共文化供給、公共文化參與、文化教育、互聯網發展、文化旅游、文化全球影響)名列前十,其中公共文化供給得分位居第一。
北京在國際文化大都市整體排名中名列第七。在十項一級指標中北京有七項指標(人文生態建設、公共文化供給、公共文化參與、文化教育、互聯網發展、文化旅游、文化全球影響)名列前十,其中公共文化參與指標位居第二,文化旅游指標位居第三,公共文化供給位居第四。此外51個代表性國際文化大都市中的其他中國城市排名情況為,香港位居第25,廣州位居36,深圳位居39,臺北位居40。
在本次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中,上海成為排在北京之后的中國第二大國際文化大都市。說明上海近年來文化建設已經卓有成效,后發優勢明顯。上海在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公共文化參與方面排名首位;在文化旅游方面,排名第七;在文化教育方面,上海排名第八,整體實力均衡;在公共文化供給方面,上海位居第九,體現出較強潛力;在互聯網發展方面,上海排名第九,凸顯移動網絡優勢。
對于上海的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徐劍認為,上海發展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全球聲譽未能跟上整體實力的提升,在全球文化影響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在他看來,頂級國際文化大都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文化產業,而上海的核心文化產業特色還不明顯,應結合已有的文化產業布局和優勢,發展上海有競爭識別優勢的文化產業(體育電競、電影、網絡內容產業等)。
此外,與全球其他國際文化大都市相比,上海公共文化資源人均占有量亟需進一步提升,提高利用率、加強公眾文化參與度。應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促進市民文化消費結構升級,從內部出發提升上海城市文化競爭力。
徐劍稱,目前上海節慶的文化影響力也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和上海要打造的核心優勢文化產業的參與互動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建議圍繞打響上海城市文化品牌,重新規劃節慶活動。設立國際性主題節慶和地方特色小節慶,吸引全球人流、本地人流,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