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天下)全球經濟前景不明 G20財金高官警示失衡風險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王恩博)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9日在日本福岡閉幕,當前全球經濟中的幾處突出隱患引起與會財金高官警惕。
在不確定性有增無減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前景難言樂觀。世界銀行近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下調至2.6%和2.7%。同時,該報告將全球貿易增速從年初預期的3.6%下調整整1個百分點至2.6%,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對于當前形勢,此次會議提醒說,全球經濟呈現穩定勢頭,但下行風險仍然突出,特別是貿易摩擦與地緣政治風險已經升級。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出席會議時直言,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仍是全球面臨的重要挑戰。
對此,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分析稱,如果未來全球貿易自由化遭遇普遍挫折,總體而言很多國家都將面臨原材料與中間品價格上漲壓力,這也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滯脹風險。“今年全球增長態勢可能是2017年至2019年這三年間最差的。”
面對復雜形勢,會議表示將持續關注并隨時準備好采取進一步行動,將繼續運用財政、貨幣和結構改革政策推動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出席會議時呼吁,G20各方應共同顯示出合作解決貿易摩擦的意愿,向國際社會發出積極信號。
與此同時,長期困擾全球經濟的失衡問題繼續受到G20財金高官關注。會議稱,全球失衡在國際金融危機后已經收窄,失衡更多集中在發達經濟體。
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發布的《對外部門報告》就已經對全球失衡提出警示。報告稱,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常賬戶順差和逆差有所收窄,并在過去5年中保持相對穩定。但與此同時,這些全球收支中約有40%至50%屬于過度收支,且越來越多地集中在發達經濟體。
IMF認為,盡管失衡不會帶來迫在眉睫的風險,但若放任不管,或對未來全球穩定形成威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現象正成為加劇各國間貿易緊張局勢的“導火索”。例如,美國一些政客將貿易失衡歸咎于主要順差國,并采取激進保護主義政策,已成為當前全球貿易沖突頻發的重要原因。
對此,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莫里斯·奧伯斯費爾德(Maurice Obstfeld)強調,保護主義政策升級主要會損害國內和全球經濟增長,但并不會對經常賬戶失衡產生多大影響。在他看來,貿易順差國和逆差國必須共同努力,以有益全球增長與穩定的方式減少全球過度失衡。
如其所言,事實亦證明保護主義并非“特效藥”。在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事與愿違的同時,美國挑起貿易沖突對其國內經濟的負面效應正逐漸顯現。數據顯示,美國5月就業增長大幅放緩,薪資漲幅低于預期,令市場擔心經濟活動動能喪失或蔓延至就業市場,有分析稱這可能迫使美聯儲年內實施降息。
應對全球失衡,各方通力合作才是正解。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便提出,各國應根據國情采取適當的宏觀經濟和結構性政策解決過度失衡。
專家建議,外部經常賬戶收支低于適宜水平的國家應降低財政赤字并鼓勵家庭儲蓄,同時逐步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經常賬戶收支高于適宜水平的國家則可通過財政空間減少過高順差。同時,所有國家都應努力重新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實現多邊貿易體系現代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