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江西一季度經濟運行怎么樣?下一階段怎么辦?4月21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統計局通報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我省地區生產總值為5343.4億元,同比下降3.8%。
“總的來看,疫情對全省經濟產生了較大沖擊,短期影響已經顯現,但江西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省統計局總統計師曾永生表示,隨著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效果不斷顯現,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人民生活秩序趨于正常。特別是3月份以來,通過搶時間、保進度、強弱項、補缺口,江西經濟大局趨于穩定的態勢已然形成。
怎么樣?短期影響顯現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下降3.8%,是最直觀的體現之一。
曾永生在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對全省三次產業都造成了較大沖擊。一季度,我省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44.5億元,同比下降0.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199.3億元,同比下降6.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799.7億元,同比下降1.2%。
從需求側看,全省投資、消費呈現回升態勢,外貿逆勢上揚。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3%,降幅比1至2月收窄13.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8個百分點;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6.1億元,同比下降11.9%,降幅比1至2月收窄5.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1個百分點;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861.8億元,同比增長1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1個百分點。
從民生保障看,一季度全省就業與城鄉居民收入總體穩定。截至3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1.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6.1%;城鎮登記失業率2.99%;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31元,同比增長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
曾永生分析,一季度,疫情對我省經濟的短期影響已經顯現,但由于我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努力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我省經濟大局趨于穩定的態勢已然形成。
怎么看?長期向好勢頭不減
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與考驗,江西經濟在困難中彰顯韌性與潛力。省統計局綜合處處長康冬明用12個字總結我省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沖擊很大、應對有效、預期向好”。
疫情發生以來,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復工復產加速推進,人民生活秩序日趨正常,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經濟恢復效果明顯。盡管一季度GDP出現負增長,但好于全國平均水平,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大幅收窄,充分表明全省經濟恢復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我省不少行業克“危”求“機”,實現了逆勢增長。一季度,我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實現增長,增速分別為24.1%、1.8%、1.4%。
大中型企業整體復工較早、復產較快,也對我省經濟發揮了較好的支撐作用,以江西銅業集團為例,截至3月26日,企業綜合產能利用率達到100%,員工復工率達99%,一季度產值實現正增長。
“疫情只會影響江西經濟運行的節奏,不會改變經濟運行的趨勢。”康冬明認為,江西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從先行指標看,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1,重回擴張區間;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6.8%;公路貨運發送量同比增長6.2%、環比增長344.9%,鐵路貨運發送量環比增長4.4%,水路貨運發送量環比增長93.8%。“隨著疫情防控成果不斷鞏固和擴大,二季度經濟有望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康冬明表示。
怎么干?以穩應變、變中求勝
一季度數據背后,隱藏著哪些需密切關注的問題?面對當前形勢,江西經濟下一階段應該怎么干?
“總的來看,一季度全省經濟受疫情沖擊猛烈,復蘇成效初顯,但形勢依然嚴峻、亟待加力。”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境外疫情的加速擴散蔓延,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挑戰,也蘊含著新的機遇,必須深入分析、綜合研判,努力在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盡管我省經濟運行呈現加速恢復的良好態勢,但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如實體企業面臨產銷兩端雙重擠壓,境外疫情蔓延對我省產業鏈、供應鏈帶來“二次沖擊”等。
同時,也要堅定發展信心,充分認識和把握我省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如疫情推動移動辦公、在線教育、線上消費、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一批新增長點加快培育,為我省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一季度,我省限額以上企業網絡銷售額大幅增長;2196家企業在全省智慧開發區平臺成交8.9億元,交易企業數和交易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33.7%、338.8%。
“只要我們處變不驚、以穩應變、危中尋機、變中求勝,就能夠化危為機,繼續保持我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認為,下一步,我省應以超常規力度強化“六穩”舉措,著力推動達產穩產、幫扶實體經濟、加快項目建設、激活消費潛能、穩外貿穩外資,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穩就業穩物價,強化資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推動經濟全面復蘇反彈。(記者 鄭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