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在自力更生的同時,開始嘗試以信息化的方式引進和盤活優質教育資源,為當地的教育發展尋找新路徑。在此背景下,布拖縣特木里鄉木爾小學嘗試探索新的教育科技產品,通過1張A4紙,充分激發了課堂的活力和學生的積極性,打通了教育普惠“最后一米”。
(學生們通過1張A4紙與老師進行課堂互動)
從“好上學”到“上好學”
為了振興鄉村教育,大涼山近年來在政策、財力、物力方面不斷傾斜。教育硬件條件上去后,如何提升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好上學”到“上好學”成為當地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以木爾小學為例,當前,全校1100多名學生,在編教職工僅50多人。有限的人力不得不優先傾向語文、數學等學科課程。再加上教學資源匱乏,導致美術、體育、音樂等素質類課短缺,更遑論各式興趣小組。長此以往,單一的學習內容,很容易讓孩子們感到枯燥,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根據上述痛點,木爾小學引入了騰訊教師助手,希望能夠激發課堂的活力和學生的積極性,讓老師實時了解學情,實現了真正的減負增效。
學生們體驗后,對于新的課堂形式非常喜歡。這張薄薄的紙,幫助他們從過去被動地等待提問,轉向主動與老師互動。新鮮、有趣又略帶點“競爭感”的氛圍,也讓孩子們的注意力變得更集中。
“把課堂真正還給孩子們。”木爾小學校長吉玲英表示,喜歡上學習的第一步,是點燃孩子們好奇心。新學期,學校進行新的嘗試,希望借力教育科技工具,提升課堂活力的同時,幫助老師們更好地掌握學期,實現個性化的教學。
課堂沉浸了,成本下來了
騰訊教師助手整套設備只需幾百元,即插即用。教師助手后臺設置好學生信息,便能用普通A4紙直接打印——解決了智慧課堂需依托電子產品、建設維護成本高等問題,能更好地助力鄉村智慧教育的探索與發展。
(除了提升課堂氛圍,還能夠幫助老師進行實時學情分析)
使用也很簡單:上課時,學生只需把正確選項所對應的顏色向上展示,即可快速被“電子眼”識別,并在黑板上同步顯示姓名和作答結果。課堂的氣氛也因此變得更加活躍,高舉手中的A4紙“搶答”成為課堂上常見的一幕。
有著15年執教經驗的沙歐梅老師,更喜歡學情分析功能:實時了解學情,幫助她迅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節奏等作出判斷,并進行調整和優化。“每堂課的學情,在教師助手平臺都能回溯。長此積累,就可以系統地掌握學生、班級的學情,便于進行個性化教學和輔導,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成績。”
除考試學科外,教師助手內還匯集了海量教學資源,包括音樂、美術、心理、誦讀等教學資源和課程,可緩解專業老師缺乏的問題。借助這些內容和工具,老師可完成多種類型的素質課程,還能組建興趣小組。不僅豐富了日常學習內容,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還可以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實現身心健康成長。
優質資源不僅要送進來,還要用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過往社會各界也曾捐助了大量優質資源給到鄉村地區,但因地域和學情等差異,很多優質內容無法和當地的需求相匹配,造成了資源浪費。如何打破“捐”與“用”間的壁壘,真正讓教育普惠從“輸血”走向“造血”?
在吉玲英的支持下,木爾小學利用假期選拔培訓了若干名“種子教師”,再由種子老師帶動其他老師,借力教師助手將外部捐贈的優質資源和內容,快速修改、調整成適合當地學情的課件。吉玲英希望,通過這種形式,未來可以逐漸打磨并積累一批高質量的精品課程資源,幫助木爾小學的老師們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孩子們學習的樂趣和獲得感。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當前,教育科技的發展正潛移默化地激活著大涼山的教育。這也意味著,隨著AI、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教育普惠也已從對教育資源的補齊,升維到對不同學生的關注。助力偏遠地區通過新技術定制滿足當地學生所需的教學內容,成為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