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閆冬)3月11日,天剛蒙蒙亮,十幾位村民已經在李恒全的果地里忙活了起來。李恒全今天賣了8000斤臍橙,村民們要趕在中午之前全部采完,并一筐筐地背到山下的收貨點。
李恒全今年60多歲,是湖北宜昌市秭歸縣的一位老果農,也是三峽工程最早的一批移民。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三峽工程獲批籌建,秭歸縣緊鄰長江西陵峽,位于三峽大壩庫首,也因此成為三峽工程中最早的移民搬遷區。
三峽大壩建成后,秭歸吃水最深,境內的長江水位上漲超過175米,全縣先后有10萬人離開家鄉,進行異地安置;不愿搬遷的村民選擇就地移民,把新家安在了地勢更高的山上。
▲三峽水庫蓄水后,秭歸境內的長江水位上升175米。在李恒全自家果地對面的這片江水下,就沉睡著原來的老縣城。(攝影 李林)
李恒全所在的歸州鎮屈原廟村,一共840多戶人家,大部分都是當時選擇就地搬遷的村民。留下來的村民很快發現了新問題,山上土層薄,到處都是亂石與峭壁,無法種植農作物,但這并沒有難倒留戀故土的村民。
“為了繼續種果子,村民們全家老少齊上陣,一筐筐地把土從山下背到山上,這才有了現在一筐筐的橙子。”李恒全說。
如今,原來的老縣城早已沉睡于江水之下,但在兩岸的山坡上,村民們先后種出了35萬畝果林,也重建了一座欣欣向榮的新秭歸。
一天賣了8000斤春橙
秭歸與橙子的緣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橘頌》,早在2000多年前,屈原在詩歌中提起故鄉的橙子就不吝贊美。秭歸橙子之所以享有如此美譽,主要源于當地特殊的河谷氣候和紅土土質,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橙子,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酸甜可口,是柑橘品類中的上好佳品。
隨著三峽移民遷居各地,秭歸臍橙的優質品種也開始向其他產區擴散。據了解,近年來被大眾熟知的贛南臍橙,最早就是三峽移民帶過去的樹種和技術。
▲三峽大壩建成后,秭歸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全年均可產橙子的產區,圖為村民采摘并向山下背送春橙。(攝影 桃木)
三峽大壩建成后,不僅在當地造就了高峽平湖的特殊景觀,也為橙子種植帶來了福音。由于三峽水庫的蓄水效應,當地形成了區域性的海洋氣候,晝夜溫差大,冬季溫暖濕潤,不僅提高了橙子的聚糖效果,而且可以保障橙子在樹上安全過冬,這也促成了秭歸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全年均可產橙子的產區。
“全國只有秭歸這個地方,一年四季都有果子賣。”李恒全說,“目前,果地里還有最后一茬春橙,5月份就要開始賣夏橙了。”
李恒全當天賣出的8000斤臍橙,就是過冬之后的春橙。李恒全自家的5畝橙子,大部分是夏橙,春橙今年的產量一共是1.2萬斤,畝產量在7000斤左右,與往年相比,產量略有萎縮,這與去年的寒冬有關。
當地冬天的氣溫,正常年份最低也不過0℃,但去年冬天氣候異常,最冷的時候一度低至零下9℃,而橙子安全過冬的氣溫臨界點是零下7℃,因此在海拔較高的山上,一部分橙子遭遇了霜凍,造成了減產。
但李恒全并不擔心,因為今年春橙的行情還不錯,收購價接近3元/斤,比去年高了三四成,整體算下來,掙得要比去年多。
譚虎程是拼多多商家譽福園的員工,一直在當地負責采購工作,當天本來打算將1.2萬斤橙子一股腦兒都收購了,但周轉筐沒有備足,就只好先收了8000斤。
他分析,今年春橙的行情走高,一方面是因為好果子減產,導致供應相對緊俏些。另一方面則是電商打開了新市場,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秭歸橙子。
“去年疫情期間,線下經銷商來不了,一度擔心橙子爛在地里,最后還是賣光了,這多虧了電商。”李恒全說,現在基本不用操心銷售的事兒,商家直接上門收購,而且基本上都是一趟包圓兒。
李恒全回憶,村民最早賣橙子,要把果子背到碼頭,坐輪渡運到宜昌去,一來一回運輸成本很高,還賣不上好價錢,幾毛錢一斤,很多村民甚至都不愿意采摘,任憑果子爛在樹上。
目前,秭歸臍橙線上銷售的占比已經超過了50%,僅譽福園去年就在當地收購了1200萬斤橙子。“春節剛過,現在還是銷售的淡季。再過一個月,歸州鎮的街上,滿滿當當地都是排隊的大貨車,僅譽福園每天都要采購六、七輛大貨車的橙子,農戶根本不愁賣。”譚虎程說。
“拼多多的第一單水果,就是秭歸橙子”
上午10點多,李恒全的8000斤橙子提前完成了全部采摘工作,緊接著就要運送到譽福園在宜昌市宜都地區的倉庫進行分揀、包裝。從歸州到宜都全程110公里,其中一半的路程是山間公路,貨車每隔幾分鐘就會穿過一條漫長的山體隧道。
這條出山的公路幾乎是與三峽大壩同期建成,尤其是秭歸長江大橋的落成,大幅縮短了臍橙出山的距離,也使得電商可以直達田間地頭。
譽福園在宜都一共有四個倉庫,其中秭歸橙子的專用倉庫達到8000平,并配置了宜昌地區最大的一條分揀線,單日可以承載30萬斤橙子的稱重、分揀工作,以保障當天采摘的橙子,當天下午就可以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果子。
▲在宜都的譽福園倉庫,倉管人員正在對進倉的橙子進行分揀打包。(攝影 桃木)
朱道鵬是譽福園的創始人,老家也是湖北人。在投身農業之前,朱道鵬曾在健力寶、小護士等公司擔任副總裁,還曾帶領健力寶足球隊沖進亞冠四強。
201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朱道鵬回家鄉調研高山蔬菜,發現當地上好的農產品,卻經常滯銷,農戶眼瞅著蔬菜爛在地里,卻沒有好銷路。作為一名農二代,朱道鵬深知農民的不容易,便萌生了幫農戶賣貨的想法,因此轉型做了農產品電商。
譽福園在拼多多的店鋪號是269,是平臺最早的一批農產品商家。據朱道鵬介紹,拼多多與秭歸橙子也頗有淵源。“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貨發出的第一單水果,就是平臺的業務小二在宜都倉庫發出的,那一單就是秭歸橙子。”
入駐拼多多以來,譽福園很快成為拼多多柑橘類的top商家,2019年店鋪的單月GMV就超過1000萬。2020年,譽福園旗下全品類的銷售額超過了2億,春節期間,單日銷量最高達到10萬單,日銷橙子超過30萬斤。
投身農業十年來,朱道鵬感悟最深的還是農業的標準化問題。秭歸地區的橙子種植,當前仍是分散式的小農模式。比如,李恒全所在的合作社有100多戶人家,一共種植橙子508畝,平均每戶不過5畝果地,而當地農戶種植規模最大的也不過20畝,橙子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就難以實現優質優價。
▲目前,拼多多的商家譽福園正在秭歸探索精品農業的道路,先行推出的“不怕晚”紅橙品牌已上線。(攝影 桃木)
“譽福園接下來要與秭歸的農戶、合作社進行合作,推廣標準化種植,讓老百姓把橙子種得更好,賣得更好。” 朱道鵬說。
目前,譽福園已經對精品農業進行了初步嘗試。據朱道鵬介紹,譽福園正在秭歸產區的中心位置郭家壩,投資籌建一座新的廠房,已建成廠房面積7000平,正在建設的廠房面積超過8000平。
今年3月底,郭家壩的廠房將引進一套當前最先進的流水線設備,可以實時對橙子進行重量、大小以及糖度的分級,篩選出最優質的果子直供拼多多的消費者。
三峽移民種出3個億元村
三峽大壩建成后,秭歸當地特殊的海洋氣候也引起了“柑橘院士”鄧秀新的注意。鄧秀新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柑橘遺傳改良和品種選育研究。2003年,鄧秀新親赴秭歸推廣“留樹保鮮”技術,并長期扎根當地為農戶培育優質品種,先后從美國、加拿大引進了倫晚、紅橙等優質品質,為當地農戶開拓了一條致富路。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替湖北農產品“正名”,助力農戶打開線上銷路,鄧秀新院士親自參加了拼多多在秭歸的助農直播。直播中,鄧秀新曾介紹,目前,秭歸臍橙品種已超過110個,種植面積35萬畝,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紅橙、冬有紐荷爾,真正做到了一年四季均可產橙子。
規模和產量上來之后,銷售就成了當地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電商的入駐則為橙子出山進城插上了翅膀。數據顯示,2018年,秭歸全縣臍橙產業總產值超過30億元。其中,通過電商渠道實現16億銷售額,占總量的一半以上。2020年,這一數字突破了20億元。
▲在歸州鎮的街道上,圍繞臍橙產業,誕生了大大小小十幾家打蠟、洗果和分揀車間,以及一家周轉筐的加工工廠。(攝影 李林)
橙子的銷路被打開,當地的勞務市場也被徹底激活,涌現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和勞務組織。李恒全每次采摘果子都要請十幾位村民前來幫忙。每逢用工最旺盛的時候,背果工每天的報酬能達到人均500元,采果工每天人均200元,甚至超過年輕人外出打工的日均工資。
忙完自家的果地,李恒全還要為很多電商商家上山選果,憑借多年的種植經驗,選出的果子從來不會走眼。
李恒全對于這份“技術工種”也頗為自得,不僅多年的種植本領有了用武之地,還額外多了一份收入,而且酬勞并不低。
除了勞務市場,當地的快遞、倉儲、物流和包裝等關聯產業也蓬勃發展,僅在歸州鎮的一條街上,就坐落著大大小小十幾家打蠟、洗果和分揀車間,以及一家周轉筐的加工工廠,預計高峰時期累計帶動就業超過數百人。
▲在郭家壩,譽福園籌建的新工廠已經開始投產,廠房全部完工后,整體規模超過15000平。(攝影 桃木)
此外,譽福園在郭家壩新建的工廠也已經開始投產,廠房全部完工后,實際面積超過15000平,是宜都倉庫的兩倍,而宜都倉庫在高峰期配備的倉儲、物流、分揀和包裝人員不下數百位。
去年12月,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最新的“億元村”名單,秭歸縣水田壩的王家橋村榜上有名。據了解,水田壩王家橋村的柑橘產業整體產值突破1億元,戶均收入超過12.8萬元。
譚虎程介紹,這主要得益于水田壩優渥的地理位置,緊鄰江水北岸,處于太陽照射的陽面,白天光照足,海洋性氣候顯著,種出的橙子質地也更好。目前,水田壩已經成為當地最好的產地,也是譽福園每年重點采購的區域之一。
“水田壩原來是當地主要的水稻產區,現在基本上都改種了橙子。”譚虎程說,“種橙子的效益好,農戶的腰包鼓了,很多果農都去縣里買房了。”
除了水田壩的王家橋村,秭歸縣近年來還先后涌現了兩個“億元村”,12個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村子。要知道,在此之前,秭歸可是國家級貧困縣和武陵山連片扶貧攻堅縣。隨著臍橙產業的迅速崛起,秭歸不僅成功脫貧摘帽,而且正朝著鄉村振興大踏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