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燕子湖人才論壇啟動儀式暨首屆年會”上,科力遠董事長鐘發平表示,公司正以“跨界融合”的方式創新性地破解儲能課題,即通過智慧能源系統將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科學組合、平衡,實現扶圓補缺、優勢互補,從而有效滿足發電側需求,保障儲能系統安全,提升循環壽命,降低整體成本。
新能源系統考驗儲能技術綜合水平
新能源和儲能(特別是電化學儲能)承擔著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使命。
據業內人士介紹,儲能技術可以分為容量型和功率型兩種,不同的應用模式和應用場合對儲能技術性能指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電力系統削峰填谷、頻率調節以及系統備用等應用模式關注儲能設備的容量,是容量型的儲能應用模式。系統穩定控制和電能質量調節應用模式則是功率型的儲能應用模式,要求儲能系統具備快速的響應速度,能給予電網足夠的瞬時功率動態支撐。
電化學儲能的方向是高能量密度、高比功率、快速響應、高安全性、長壽命,但上述人士坦言,目前能夠兼顧容量和功率,又能滿足安全和使用壽命的技術路線仍很難實現。除技術可行性問題外,還意味更高的成本、更大的代價。
對于儲能行業關注的技術路線問題,鐘發平認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潮汐性’對電池的安全、壽命挑戰巨大,單一的技術路線很難滿足復雜的儲能工況需求。但同時,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此沒有解決之道,‘混合儲能’就是一種有效的技術模式。”
跨界融合,“混儲”模式破解行業痛點
日前, 在“深圳燕子湖人才論壇啟動儀式暨首屆年會”上,鐘發平回顧了科力遠的發展歷程與科研心得,他認為“扶圓補缺共融共生“的思路、方法,有助于解決很多行業看似無解的難題。
鐘發平透露,科力遠在先進動力電池及BMS管理系統、深度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探索過中,提升了數字化動態控制策略的理解能力與應用水平。公司將鋰電池與鎳氫電池混搭組合,通過混合儲能智慧能源系統的高效管理發揮組合的“長板”,進行優勢互補,實現能量密度、安全性、耐過充、低溫性、成本控制的高度平衡,有效滿足儲能復雜應用場景下的工況需求。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不斷提升,新型儲能的必要性與經濟性將進一步凸顯,長期發展前景廣闊。“混儲”模式的出現有望破解行業痛點,加快儲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