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和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1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順利舉行。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校長杜蘭曉、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曉云、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上海社科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文化和旅游部原科技教育司司長孫若風、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教授厲新建、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粟路軍等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與會學者圍繞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和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編撰的《中國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報告(2021)》的編寫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回顧與展望了我國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進程和未來趨勢,為推動我國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貢獻了真知灼見。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祎、天津北方電影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挺偉等特邀嘉賓也線上出席了本次會議。本次學術研討會由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科研處處長朱倩倩主持。
杜蘭曉在致辭中感謝了與會專家對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和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共建的浙江北大數字文旅聯合中心實驗室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杜蘭曉介紹了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的基本概況和近年來的工作成果。她特別指出,浙江北大數字文旅聯合中心實驗室的成立及推出的研究成果《中國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發展報告),是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提高科研能力、加強技術支撐的重要舉措。她期望今天出席的與會專家對發展報告不吝指導,以提升發展報告學術研究的科研水平和對策指導的針對性,為浙江省乃至全國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庫支持。
向勇介紹了浙江北大數字文旅聯合中心實驗室的建設目標、基本業務和發展狀況,梳理了數字文旅聯合實驗室成立以來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業務探索。他圍繞疫情暴發后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闡釋了后門票經濟、元宇宙等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并預測了線上線下、虛擬現實的交叉體驗與混合體驗對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來的影響和挑戰。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科研助理張藝璇代表發展報告課題組,介紹了發展報告的編撰思路、年度主題、研究方法、術語界定、技術路線及創新亮點。
唐曉云指出,數字經濟的研究正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數字化賦能文化和旅游行業發展真正的發力點應該在供給側,關鍵在于企業如何提升效能、建構數字化能力,創新組織架構、運營理念、運營過程、管理模式,用數據資產服務企業成長。在這些方面,文旅領域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吳必虎提出,在強調旅游產業性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公共性,建議從訪客和用戶的角度進行內容分析。他介紹了電子游戲和電競行業的新形勢、新變化,認為應對電競作出客觀評估,逐步達成全社會的共識。另外,針對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應進一步開放,拓寬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信息渠道;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水平也應進一步提升,避免信息資源的壟斷、閑置和浪費,加強矢量化和可搜索化。
花建認為,數字文旅裝備和技術的開發是數字文旅中舉足輕重的版塊,對營收、增加值和利潤作出了巨大貢獻;從我國宏觀情況上看,產業數字化遠超數字產業化,傳統產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獲得的效益和貢獻值得關注與研究;數字文化旅游產業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政策、基礎設施、創新研發、產業增長和治理應當和諧推進。
孫若風指出,數字文化目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產業與事業、城市與鄉村、年輕人群與其他人群的鴻溝,而且這三道鴻溝相互聯系,是市場規律、區域規律和文化規律的綜合反映,目前主要落在基層群眾,特別是鄉村居民身上。為了解決數字文化的三道鴻溝,政府部門有責任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和項目扶持,加強標準制定、打通各個關節,喚醒沉睡的資源,從目前矛盾集中的方面,特別是大眾化項目入手。從文化融合的角度看,加強文化內容、文化創意、文化情懷,也將有助于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健康成長。
范周結合疫情時代的旅游消費現狀,指出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必要性,肯定了發展報告通過數字技術切入文化和旅游的研究路徑,并以四川青城山劇本殺為例,強調關注文化和旅游產業新業態的重要性。
厲新建肯定了發展報告對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界定及主題選擇,并對發展報告的內容連續性、框架穩定性、體系對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特別指出,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可剝離、可計算問題,需要進一步區分文化的數字化和數字化的文化、旅游的數字化和數字化的旅游,并為我們指明了數字化的內涵,即數字化并非現實的復制品,更包括數據的集成、貫通乃至交易。
在聽眾互動環節,針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老師提出的“虛擬數字文化產業園區應該如何構建”的問題,花建回答認為,文旅產業園區的核心功能是要形成文旅產業的集群,特別是數字文旅產業的集群,線上與線下、物理形態與虛擬形態、產業實體與互聯網網絡結合的業態是其中的主流和較有活力的部分,便于將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有機結合,并將投資、研發、制造、服務、品牌等各環節結合起來;
針對杭州銀美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提出的“數字博物館如何在未來社區和鄉村振興中實現更好應用”的問題,吳必虎回應稱,一方面應當努力實現專題性的選擇和推廣,另一方面則應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增強虛擬世界和現實之間的連接性,利用元宇宙的概念真正將文化信息帶到偏遠山區。花建補充認為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一是數字博物館如何傳播鄉村文化,二是數字博物館如何吸引更多游客,應當通過一套巧妙的組合,讓受眾在觀看網上的數字文博后更愿意參觀實體博物館。
向勇做了總結,感謝和回應了與會專家對發展報告的熱情鼓勵、中肯意見和前瞻建議,感謝與會代表的積極參與,并對2022年我國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未來發展和研究重點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