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個月,20余次線上線下討論,CCI牽頭,醫療機構、工程院校、器械企業、投資機構等53家單位參與,65位專家共同編撰……
11月18日,中國心血管醫療器械領域首份產業創新白皮書——《中國心血管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白皮書(2021)》(下稱“白皮書”)在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1年會上正式發布!
發布會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錢菊英主持,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汪昕,CCI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共同為白皮書進行了揭幕,現場眾多行業人士見證了這一時刻。
錢菊英副院長主持
各專家為白皮書揭幕
千呼萬喚,應運而生
作為中國醫學創新的重點領域,經過近40余年的發展,中國心血管醫療器械領域創新取得一定成果,已進入自主創新的快速發展期。然而,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心血管領域創新仍存在較大差距,諸多“卡脖子”技術亟待突破。
以系統的行業研究為支撐是實現有效創新的必備條件。葛均波院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雖然從產業和資本角度對心血管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究星羅棋布,但目前國內尚沒有以臨床視角和臨床需求為第一出發點,解構心血管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報告。
在心血管領域創新新形勢下,國內心血管行業亟需一部能融合臨床和產業,橫跨技術與資本的深度報告。
葛院士表示,從臨床角度總結梳理心血管醫療器械創新歷史和路徑,探索心血管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方向,對于心血管領域本身以及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整體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葛院士致辭
在時代和行業的呼喚下,白皮書應運而生!
多方融合
縱覽白皮書全文,和現有的行業研究報告不同,白皮書以創新融合視角剖析,打破學科邊界,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參編人員,白皮書都凸顯了創新的融合性。
在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支持下,CCI組織了65位專家,涉及醫療機構、高校、企業和投資機構等53家單位,集結了所有創新主體和要素,保證了白皮書的全面性、融合性、專業性和創新性。
在編撰思路上,白皮書另辟蹊徑,以回歸創新本源——臨床為切入點,從醫學和醫生視角出發,研究分析心血管醫療器械創新產業。
發布會現場
具體而言,白皮書以心血管疾病診療流程為主線,分為心血管疾病診斷、心血管疾病治療、心血管疾病康復隨訪三大篇章,系統梳理了臨床廣泛使用的心血管醫療器械,并針對每類器械進行深度研究,結合國際視野和國內現狀,從臨床應用角度深入技術脈絡和器械結構,全面剖析市場及產業發展現狀。
在每類器械的最后,白皮書還涵蓋了行業專家的創新點評,結合實踐經驗評估創新技術潛力,預測了未來心血管醫療器械創新的熱點方向及目標潛力市場,為行業找準創新突破點提供參考。
指引方向,逐夢創新
臨床需求是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因此成為創新之源。
白皮書著重體現了醫生在心血管醫療器械創新過程中的作用,強調醫生參與原始創新的重要性。葛院士表示,希望借此鼓勵更多醫護人員參與創新轉化,調動醫護人員參與創新轉化的積極性,激發更多基于臨床需求的原始創新。
據他介紹,白皮書編委會將會在總結今年工作的基礎上,吸取專家經驗,開展持續性研究,繼續擴大參與單位和專家范圍,不斷更新白皮書內容,并陸續推出心血管專科創新指數等研究成果。
“希望白皮書能成為心血管行業創新發展的工具書,政策咨詢的參考書,為指引心血管創新乃至中國醫療器械創新貢獻一份力量。”
CCI創新學院秘書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沈靂教授表示,白皮書的價值在于,其從醫生和醫生臨床實踐視角分析心血管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趨勢,能更多地為臨床醫生,為心血管醫療器械產業提供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