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科技發展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提出要強化“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以科技賦能市場監管現代化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提升創新基礎能力、科研攻關能力與科技服務能力。如何認識和理解《規劃》有關內容?《規劃》的出臺將對市場監管事業產生哪些影響?應該如何落實《規劃》?圍繞相關話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記者:《規劃》提到,“十三五”期間市場監管科技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謀劃“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中,強調要健全和完善對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您對此有哪些意見建議?
鄔賀銓: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這一表述更明確了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目標。
要著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科研與高校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建設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國家創新體系強調以市場為導向,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責無旁貸。
我們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對市場監管科技工作的要求,明確使命擔當,建設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中的戰略科技力量。
首先,要構建統籌協調的創新資源體系,建設好創新體系中各類支持機構,包括重點實驗室、國家質檢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等。當前,市場監管系統內各環節的科技資源還未充分聚合,要建立機制盡快形成合力。
其次,要構建創新引領的科研攻關體系,包括市場綜合監管技術、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技術、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技術,提升重大關鍵技術和儀器裝備自主研發能力,提高監管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再次,要構建高效集成的創新服務體系,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五種能力建設,包括服務智慧監管的能力、服務產業升級的能力、服務民生改善的能力、服務綠色低碳的能力、服務國際合作的能力。要統籌市場監管系統內工商登記、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質量監督、安全監管、知識產權等環節,形成綜合服務能力。建議建立面向全國的市場監管服務平臺,提供政策法規、技術咨詢、遠程監測、外貿輔導等服務,不僅要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還要面向市場監管基層工作人員,提升他們的市場監管科技能力。
最后,要構建深度融合的創新開放體系和富有活力的科研生態體系,包括6個方面完善機制和措施,即創新科研管理組織機制、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科研激勵和獎勵機制、建立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加強科學技術普及。
建設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不僅要強化市場監管系統內的創新能力,還要善于利用市場監管系統外的科技資源,包括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的科技平臺、科技成果和人才,同時,要收集與市場監管有關的系統外大數據,如有關部委、科研單位和互聯網企業、國外與市場監管有關的數據等。只有充分利用國內外和市場監管系統內外的科技創新資源,才能完成好國家賦予的市場監管責任。
記者:《規劃》提到,要“推進市場監管科技自立自強”。圍繞當前國家關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有關部署,對加強市場監管科技自主創新等方面,您有哪些具體的意見建議?
鄔賀銓:我們要增強在標準、計量、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補短板、鍛長板。通過加快構建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市場監管科技自立自強,助力科技強國、質量強國建設。
市場監管科技自立自強可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是應對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這一計量史上最為根本性的變革,在國際計量基準量子化、量值傳遞扁平化進程中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積極推進和實施關鍵參量國際計量比對,提高國際互認的校準與測量能力。
二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發揮標準在科技研發和產業協同中的紐帶和驅動作用,增強我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推動重大國際標準立項和編制,積極參與重要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
三是完善認證國際合作互認體系,開展前沿檢測新技術和國際通用認證方案研究合作。
四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化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市場監管制度規則體系,加強質量基礎設施、信用監管、反壟斷、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國際合作交流,維護產業公平競爭權益,支撐產業走出去,發展國際貿易,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的能力。
記者:《規劃》提出要“加強服務智慧監管的能力建設”。當前,全球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迅猛發展,您認為,做好智慧監管能力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應該重點做好哪幾個方面工作?
鄔賀銓:智慧監管是適應加快提升超大規模復雜市場的監管效能的需要。過去監管靠人,現在需要更多發揮數字技術的作用,通過關鍵技術研究、建設平臺系統和開發裝備,提升風險智能感知、精準評價、智能決策、電子數據取證等能力。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要建立云計算大數據平臺,整合生產源頭、流通渠道和消費終端全鏈條數據,實現登記注冊便民惠企服務、準入準營風險防控、市場主體經營狀況常態監測分析和全景信息畫像,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加強針對互聯網平臺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智能監測與取證固證,強化網絡交易監管、重要商品的價格監測、預警分析和識別鑒定。
要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在線業務辦理、輔助審核審批,加強對互聯網平臺經營者數據、算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測、風險識別和預警,實現違法交易信息的嵌入式偵測識別,強化違法交易風險評估,實現違法交易線索分層推送與核查處置、虛假違法廣告智能識別、消費群體性重大投訴事件數據挖掘推理與深度關聯等。
要基于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商品溯源和發現仿冒產品,強化食品與藥品、特種設備的監管技術。
此外,要加快構建基于5G技術的移動執法終端、執法快速檢測、數字執法系統等。
記者:《規劃》提出提升三方面能力,分別是市場監管創新基礎能力、市場監管科研攻關能力和市場監管科技服務能力。如何看待它們之間的關系?它們在完善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哪些作用?
鄔賀銓:市場監管創新基礎能力是平臺,提供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技術支撐平臺和手段,釋放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對創新資源的集聚與輻射效應,加強人、財、物等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形成市場監管各類創新要素深度融合。
市場監管科研攻關能力是技術支撐,以市場綜合監管、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工業產品質量以及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和NQI一體化建設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發力點,打造高水平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的新引擎。
市場監管科技服務能力是市場監管科技創新能力發揮的保障,創新服務手段、豐富服務模式、增強服務能力,加快推動市場監管智慧化發展,形成市場監管各類科技服務主體高效協作、服務內容綜合集成的科技服務新形態。
記者:“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結合《規劃》實施,“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領域應爭取哪些科技計劃項目支持?
鄔賀銓:當前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面臨眾多挑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市場監管技術機構偏少,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尚處空白。頂尖科技創新人才不足,人才梯隊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監管科技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高水平開放中的支撐作用亟須進一步發揮。
爭取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不僅可以支撐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水平提升,更好集聚市場監管系統外的科技資源,開展產學研用緊密合作,還可以通過國家項目吸引人才,以國家大事業凝聚人才。市場監管科技領域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爭取國家級科技項目支持:
一是市場監管系統在國際上具有領先水平的優勢項目。如市場監管系統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和“新一代國家時間頻率基準的關鍵技術與應用”2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玻爾茲曼常數精確測定為國際單位制溫度單位的重新定義作出關鍵性貢獻。
二是應對當前疫情形勢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項目。如創新疫苗及生物技術產品評價與檢定技術研究項目,包括疫苗、核酸檢測、抗原檢測、特效藥品等有效成分,疫苗質量保證、運輸和包裝條件的監測等。
三是一些新興技術領域。如碳排放與碳匯、碳封存檢測、碳交易評估及碳中和認證認可等,這是對國家雙碳戰略落實的技術支撐,也是國外科研空白領域,值得申請國家科技項目并匯合市場監管系統外科技資源共同研究。此外,標準數字化是標準化發展的里程碑,是數字經濟時代標準化工作的特征。
記者:《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提高監管效能。針對食品藥品、民生消費品等事關百姓健康的產品和服務,您認為應如何建立全流程監管技術體系?
鄔賀銓:我理解的全流程全鏈條監管,應包括三方面: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全鏈條,聚合生產源頭、流通渠道和消費終端數據的全鏈條,整合總局計量、標準、檢測、認證認可、質量監督、知識產權各方面科技力量的全鏈條。要通過建立貫穿“監測、預警、溯源、鑒定、處理”全流程監管技術體系,提高產品和服務安全保障水平。
在標準領域,建立和完善食品藥品、消費品、工業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等領域安全指標、風險防控和智慧監管標準體系。
在技術領域,圍繞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需求,加強新技術研發、新產品研制、新模式創建,創新豐富和綜合運用監管工具,以“科技興安”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進研究未知有害物的發掘與甄別檢測技術、真實性鑒別及溯源技術、特殊食品及新技術食品安全監管關鍵技術等,加強食品安全輿情監測分析、食品安全綜合評價指數、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等。強化疫苗及生物技術產品評價與檢定、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監管、中藥質量控制與中醫藥評價技術。發展消費品安全檢測技術、新興、高值消費品品質鑒定與評價技術、棉花等纖維質量安全監測技術。
同時,積極建立保障體系,利用大數據、虛擬現實等前沿新技術,提升市場監管領域重大事故的預防預警、應急處置、應急救援、應急演練技術保障水平,提高對不確定影響因素的抵御能力和發生突發事件時的快速恢復能力,優化完善應急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