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引起熱議,與此同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探索與實踐如火如荼。
“十四五”能源行業開局二年得失如何?2023年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面臨哪些新挑戰與新機遇?站在2023年的起點上,能源產業的發展形勢值得關注,能源產業的熱點話題值得探討。
2023年1月13日,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與環球網能源頻道聯合策劃的“能源產業聚焦”系列沙龍第一期,重磅開場!環球網全程直播,一個半小時瀏覽量高達49082,點擊量27449。
據悉,“能源產業聚焦”系列沙龍每月一期,線下對話+媒體直播,形成系列。
本次為第一期,主要聚焦“2023年能源產業:機遇與挑戰”,由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李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韓文科等權威專家學者以及能源企業負責人就“安全、低碳、挑戰、機遇”等關鍵詞,圍繞行業最關心的熱點話題進行分析探討。
主持人
王 進
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院長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網首席信息官
王進介紹,沙龍以“新時代 新挑戰 新格局”為主題,不定期舉辦,每期由權威專家、企業高管及專家型主持人同臺共論。及時跟蹤熱點、深度聚焦難點,密切關注新的增長點;并傳播能源產業發展中各鏈條上的新思路、新觀點、新業態。
請到的嘉賓有
李冶 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
韓文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高級顧問,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
孫賢勝 中國石油經研院原院長、國際能源論壇前秘書長
周文 中國核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雷蒙賽博核裝備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技術官
我們聚焦了
1、“十四五”能源行業開局二年得失如何?
2、“十四五”未來三年如何增強并保障能源安全?
3、能源行業如何平衡能源安全與低碳化趨勢?
4、推動新型能源體系與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與難點何在?
5、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哪些方面的科技創新?
6、2023年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面臨哪些新挑戰與新機遇?
1、“十四五”能源行業開局二年得失如何?
李冶 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
“十四五”能源行業開局二年應該說非常不平凡,有成績,有不少值得驕傲的方面。我想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的能源這兩年沒有掉鏈子。比較突出的是幾個方面。
第一,能源作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百姓生活的基礎產業,堅強地扛起來了能源安全保障供應這個職能。盡管在局部時段、局部地區、局部能源品種也出現過一些問題,比如2022年夏天部分地區電力方面緊張,但總的來講,經過全口徑的調節、調度等補充完善,能源沒有給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拖后腿”,我認為這是很大的一個成績。
第二,中國能源界無論是從企業,還是從科研機構等各個方面,推進能源轉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意識增強,中國這幾年的新能源的發展一直是領先全球,也是可圈可點的地方。
第三,隨著能源的轉型,由傳統能源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現代能源轉型過程中,我們越發感受到像我們這樣的國家具備一個完整的能源產業鏈有多么重要。
應該說,無論是從材料還是技術裝備,中國的能源基本上是用中國自己的產業裝備起來,而且中國能源的裝備技術材料不僅裝備了中國的能源,某種程度上也裝備了世界,尤其是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國際市場規模非常可觀。
韓文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高級顧問,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
我想從四個方面梳理“十四五”能源行業開局兩年來的發展主線條:
一是開創“十四五”能源發展的新格局。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與一系列關鍵政策都在聚焦開創“十四五”能源發展的新格局。國家規劃建設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預計到2030年清潔能源裝機達到16億千瓦的可能性很大。
新格局不止體現在清潔能源發力,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生產與利用也更加清潔高效。例如綠色開采、數字化煤礦、油田用新能源驅動采油采氣等等。在能源消費側,很多高耗能產業都發布了碳達峰相關目標規劃,積極順應能源結構轉變轉型的趨勢。
二是以“雙碳”為重點,政策具有系統性,將各個規劃環節打通,互相銜接,在“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形成內在的合力。
三是保民生、保供、保安全。保民生既需要有政策措施,也需要物質基礎。例如儲備的庫存,煤炭的生產能力提升,對于保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應對地緣政治的變化,應對全球危機。推動能源發展離不開確保能源的共同安全,這就需要國際合作來實現。
2、“十四五”未來三年如何增強并保障能源安全?
孫賢勝 中國石油經研院原院長、國際能源論壇前秘書長:
一是要繼續以雙碳為中心,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二是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融合,按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階段性目標。
三是繼續抓好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過程需要技術創新,包括未來能源系統的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等。
四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動各種資源協調融合發展,努力發揮能源的大宗商品作用,同時繼續推動國內的體制機制的變革與創新,為新能源體系破冰保駕護航。
3、能源行業如何平衡能源安全與低碳化趨勢?
孫賢勝 中國石油經研院原院長、國際能源論壇前秘書長: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為我們能源產業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新型能源體系不僅僅是把新能源的比例提高,更是一個綜合平衡的體系,既考慮到了能源的供應,也考慮到低碳,還要考慮平衡經濟發展,將此前提出的“能源不可能三角”(清潔、穩定和廉價)變成可能。
4、推動新型能源體系與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與難點何在?
韓文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高級顧問,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
新型的能源體系,意味著在2060年清潔能源占比占80%以上,所以按部就班的轉變難以如期實現目標,能源產業必須要有一些跳躍。新型能源體系涵蓋著深刻的變革,要有一些思想的轉變。
第一個難點,雙碳驅動下,分布式、虛擬電廠等許多新技術、新業態涌現,如何去引導和適應產業發展,如何更好和雙碳趨勢結合起來。
第二個難點,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的電力系統要與雙碳結合起來,就要大量地改變過去的設計、生產、施工等標準體系和方式。
第三個難點,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的能源體系在十年內的碳達峰階段,如何與現有的發展體系更好地結合起來,既要做得好,又不能搞運動式減碳,又不要影響經濟發展。
能源的轉型也是理念的轉型,如何掌握節奏,拿捏好分寸,政府和能源產業主體負責人既要有擔當,也要有能力和技巧。
5、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哪些方面的科技創新?
周文 中國核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雷蒙賽博核裝備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技術官:
核能是傳統能源,但有很多特點符合新的能源特征。一方面,核能是零碳能源,可以對我國家低碳發展作出很大貢獻;另一方面,新型能源體系是多種能源的合理匹配,讓各種能源發揮各自特點,優化組合起來。
談起科技創新,我國核電裝備的國產化率不斷提升,目前我國三代核電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87%。
我想強調的是,能源裝備一定要在市場上站得住,否則企業經營無法持續,科技創新也就無從談起。
6、2023年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面臨哪些新挑戰與新機遇?
孫賢勝 中國石油經研院原院長、國際能源論壇前秘書長:
我想談五大挑戰,三大機遇:
第一個挑戰是努力平衡氣候變化、能源低碳轉型和GDP經濟發展的三角,找到融合點,實現最優化。
第二個挑戰是面對國內外突發事件,包括自然災害、地緣政治、市場波動等做到保證能源平穩供應。
第三個挑戰是大力推動技術創新,掌握關鍵技術,特別在CCUS、氫能、高端制造、儲能等。
第四個挑戰是產業結構調整與低碳轉型帶來的人才與就業問題。
第五個挑戰是資源高效利用與投入平衡。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設備改造、技術人員培訓等的投入與產出需要平衡好。
第一個機遇是消費復蘇帶來經濟反彈。
第二個機遇是新的政策會推出,鼓勵、指導在雙碳目標下產業結構如何調整。
第三個機遇是為應對潛在風險,保證國內能源安全,化石能源低碳高效綠色的勘探開發生產與利用依然是大有可為的方向。
李冶 國家能源局原監管總監:
新型能源體系的內涵以及基本的特征與過去的能源體系相比,一個較大的變化,除了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源產業鏈的制造屬性越來越強,要求越來越高,這需要進一步夯實鞏固、做大做強、做優做精產業鏈。
在能源技術與裝備領域,我國企業的優勢是提供單機單器的能力很強,某一個產品做得非常好,但是為整個工程成套解決方案的能力還有所欠缺。
這是既是能源產業努力的方向,其本身也是一個挑戰。如果我們把這一點抓住了,不僅將對中國自身實現雙碳目標起到重要的物質保障作用,同時也將對全球的能源低碳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主持人總結
王進:今天四位專家講的信息量很大,對過去兩年的看法和未來發展趨勢觀點也表述得很到位。
就本次對話歸納而言:“十四五”開局二年,中國能源發展有成績,開局良好,但面臨國際局勢變化、中美沖突、俄烏戰爭、氣候異常等,中國能源安全也面臨很大壓力,包括能源價格上漲過快、一些地區有序供電、北方少數地方冬季供暖不足等問題。
“十四五”未來三年,期待政府主管部門,企業、研究機構共同努力,解決挑戰,解決問題,通過技術進步,實現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解決了問題就是機遇,也是商業機遇。有挑戰才有機遇,我們的企業家們,不能躺平,無論是傳統能源清潔化應用,還是在新能源蓬勃發展,以及各種能源綜合利用,能源行業將誕生非常多的商業機遇,大家加油,繼續努力,國家能源安全需要大家貢獻力量,也一定能孵化出更多的大企業、大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