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宓卓慧 李天竹)6月16日,首屆全國紅色計量文化學術研討會暨計量歷史文化與科普教育交流會在中國計量大學召開。全國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創新基地中國計量大學基地當日在會議開幕式上揭牌。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副司長杜躍軍、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秘書長馬愛文、浙江省社科聯副主席陳先春、中國計量大學校長徐江榮以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市計量院等的70余位高校學者、行業專家齊聚中量大,共話中華優秀傳統計量文化,共謀計量事業高質量發展,發出“計量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宣言。會議由中國計量大學黨委副書記程剛主持。
“開展計量文化,特別是紅色計量文化的研究,既是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計量力量的有力探索,也是賡續紅色根脈的生動實踐。”杜躍軍表示,要充分認識開展計量文化,特別是紅色計量文化研究和推廣傳播的重要意義。開展紅色計量文化研究,可以教育當代計量人牢記初心使命,激勵當代計量人更加發奮圖強,提升文化自信思想,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計量力量。要匯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計量文化研究和推廣傳播工作,做到邊研究、邊考據、邊宣傳。
“做好計量科普宣傳工作,為群眾提供優質的計量文化和科普資源,對傳播計量歷史文化、弘揚計量科學精神、普及計量科學知識具有重大意義。”徐江榮介紹說,中國計量大學逸夫計量博物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傳播中心是傳承計量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要堅持守正創新,深入開展中國計量史、紅色計量史等方面的研究、教學和宣傳推廣工作,大力弘揚‘度萬物、量天地、衡公平’的中國計量價值體系,推出更多優秀成果走進大眾,推動中國計量事業蓬勃發展。”
在推動計量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哪些重要工作?陳先春指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引領計量發展,力爭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要在政用產學研多元協同創新平臺上進行計量創新;要重視計量人才的培養,打造學校人文社科的研究特色。
“計量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馬愛文作題為“百年黨史中的計量發展”的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系統梳理我國計量發展的歷史脈絡,帶領大家共同回顧百年黨史中的計量,充分認識計量的發展根源、發展動力以及計量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計量是科學創新的種子和引擎,必須充分發揮計量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作用,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馬愛文強調。
紅色計量史是中國共產黨奮斗史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蘭婷教授以“紅色計量的研究與傳播”為題作主旨報告。“基于國家戰略、計量事業發展、學術研究的需求,以及在紅色基因傳承,計量場館建設和黨的奮斗史研究中,紅色計量資料不斷被挖掘整理和運用,其歷史、教育和學術意義日漸凸顯,迫切需要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蘭婷說。
浙江省中共黨史學會秘書長俞紅霞、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高級工程師林志國、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董煜宇、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汪小虎等專家分別圍繞“浙江紅色金融的發展及其作用”“度量衡捉影——古代文獻、繪畫及近代老照片中的度量衡”“王之卓與新中國測繪科研與教育事業開拓”“歷法時間與中國傳統國家治理”等主題帶來主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