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產業火 “夕陽”有頤養
——江蘇如東一線探訪見聞
□ 新華社記者 楊丁淼 朱旭東
29歲的盛寒琪在上海工作3年之后,4年前回到家鄉如東,成為金光集團旗下金紅葉紙業(南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光紙業”)的公關主管。“回家工作是為了方便照顧年過八旬的祖父母,但沒想到還能進入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公司發展自己的事業。”他說。
位于黃海之濱、上海北側的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是孝老愛親氛圍濃厚的長壽之鄉,88萬常住人口中有200多位百歲老人。作為老齡人口占比超30%的地區,隨著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朝陽產業興起,如東正煥發出新活力。“十四五”期間,如東將聚焦新興產業培育,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以高質量發展直面老齡化挑戰。
在如東縣洋口鎮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一排排風機迎風旋轉,在風機一側,工程車輛來回穿梭,數百名工人“三班倒”施工,一棟35層、148米高的建筑正拔節生長。這是中國天楹投資6.5億元的100兆瓦時儲能項目,預計年底前實現并網發電,將成為重力儲能技術應用案例。
擁有86公里海岸線的如東,域內灘涂廣闊,風、光資源豐富,猶如一幅鋪展開的“藍色畫布”。如東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全力推進海上風電、灘涂光伏、氫能產業等新能源項目和沿海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奮力書寫“如日東升”的綠色答卷。
如今,落戶如東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5家。3年來,如東已招引10億元以上項目57個,重大產業項目成為如東發展的“壓艙石”。去年如東GDP超1300億元,在多個“百強縣”排名體系中實現進位。今年一季度,如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稅收增幅等多個體現發展質量的指標繼續保持南通市前列。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為社會穩定和養老保障提供有力支撐。如東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養老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老年人保障落實到位,基本實現老有所養。
如東縣投入4200萬元在鄉鎮小學舊址上重建的掘港敬老院,為特困對象提供集中式供養服務。記者在這個“花園式”敬老院看到,棋牌室、康復室等設施一應俱全。敬老院還開辟了一塊菜地,讓有務農習慣的老人老有所樂。
67歲的老人張武華說,在這里生活比獨居規律,自己不僅胖了7.5公斤,哮喘發病頻率也降低了。據統計,3年來如東已投入近億元用于公辦養老機構硬件設施改造,并為1109戶困難家庭實施了居家適老化改造。
如東正在搭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城鄉一體化的“鏈式”養老新格局,全縣245個村基本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積極推廣“霜橋晚晴”幫扶志愿服務;發揮物業貼近居民的優勢,探索“物業服務+居家養老”模式。
去年如東縣還投入2700萬元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覆蓋了12類相對困難的居家養老群體5.7萬人。由一家機構線上服務監管,向3家服務提供商派單為老人線下服務。“這種‘1+3’服務模式利用‘一鍵通’呼叫,打造了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如東縣民政局副局長左卉介紹。
為營造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如東打通護老“最后一公里”,讓老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豐富公共文旅產品供給,推出適合老年人的數字文化資源,制定老年旅游線路;每年開展各類老年人體育賽事活動百余場次,覆蓋縣鄉村三級的300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引導老人科學健身,縣鎮兩級成立了老年人喜愛的門球、風箏等運動協會。
如東法院還為老年群體提供精準化司法服務,針對行動有障礙、交通不方便的老年人,推出電話立案、上門立案和上門巡回審理等便民舉措,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司法溫度。
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表示,高質量發展是直面老齡化的破題關鍵。只有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才有高水平公共服務供給的底氣,才能集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吸引外來人口遷居,鼓勵本籍人才回鄉就業,不斷集聚人才紅利的優勢。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