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電科院:聚青春之力 促事業發展
□李昭輝
在此前舉行的一場歌詠比賽上,甘肅電器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電科院”)各個部門的參賽選手青春飛揚,整場比賽氣氛熱烈、激情澎湃。與臺上的熱情似火相對應,電科院所有職工平均年齡是34.5歲,“80后”和“90后”143人,占比79%。這是一個相當“青春”的數字。青春的團隊創造了不凡業績,電科院先后獲得過各類科技獎項40項,申請專利60件。2022年,檢測收入達1.55億元,超出年度業務指標15.8%。青春之力,彰顯如斯。
青春如是
電科院副院長張杰介紹,電科院是一個很年輕的單位。單位上很多同事都是80、90后。張杰開玩笑說,作為80后,感覺自己都算是“老”人了。
果然,在電科院,筆者看到了好多年輕人。陳慧欣,生于1986年,現任該院大容量檢測中心副主任。陳慧欣科研能力突出,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同時,還手握6個軟件著作權。從最初加班至凌晨探索業務,到如今能自主開發非標設備,陳慧欣的成長之路相當勵志。陳慧欣平時的愛好,就是鉆研技術、讀書、學習。在工作之余,還拿到了東北師范大學心理學自考學位。如今,85后的陳慧欣早已榮升師傅,他的三個徒弟都能獨當一面。
檢測技術部干部付嬌嬌生于1995年,已是上班6年的老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整個流程熟稔于心。付嬌嬌也十分善于學習,專科畢業的她在工作之余繼續攻讀,拿到了西安交通大學自考本科學歷。她說,參加工作,開啟了又一輪學習成長的歷程。書本跟實踐差距太大,工作的過程,也就是持續彌補認識跟實踐差距的過程。
人事財務部的李興華生于1992年,2018年入職的她,經歷了質量監管、人事等多個部門的歷練。她說,自己見證了電科院近幾年的發展變化。人事財務工作是動態發展的,需要不斷學習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人事財務制度。在建立完善單位KPI考核體系的過程中,李興華幾乎將所有員工的檔案登記表、技術檔案都梳理了一遍,助力完成了業務管理系統考勤模塊,使整個考勤管理體系更加科學規范。雖然是基礎性工作,但對單位的總體發展意義重大,對此,李興華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工作時也格外認真。
不斷學習,持續進步,是電科院干部職工的一股獨特氣質。敢于鉆研,積極探索,構成了電科院獨一無二的工作作風。
招才育人
電科院院長胡新明介紹,自己跟班子成員深知,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根本,個人成才、單位發展,二者具有深刻的辯證關系。因此,電科院十分重視人才引進、培養,尤其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
胡新明用了一個比喻,人才要涌現,需要寬松的土壤,有了這個土壤,才能讓種子自由萌發。這也是電科院領導班子致力打造的人才戰略。
張杰說,電科院的人才,都是在崗位上鍛煉成長起來的。包括他們手中的發明專利,都是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所以極具實用性。這跟電科院的業務屬性有關,也跟整個班子的人才戰略有關。
生于1991年的牛鐺,本身是一名年輕干部,同時,作為黨政工作部副部長,她也開始做更年輕的95后、00后的思想工作,開始為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獻策盡力。她說,在新時代,群團工作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讓青年干部走在正確的軌道上,極為重要。
牛鐺說,90后、00后同事思想活躍,個性極強,跟他們溝通交流,需要極有耐心,她的八字秘訣是“細水長流、潤物無聲”。只有通過反復地溝通,細致地交流,才能獲得年輕干部的認同,才能推進工作開展。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牛鐺本人也被評為2020年度天水市優秀團干部,并入選了第八屆天水市團委委員。
上下一下,團結奮進,鑄就了電科院人才隊伍建設的主基調,營造了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未來可期
生于1998年的吳永洋對單位很有歸屬感。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參與一次實驗。那是一次110千伏電纜電路接頭短路試驗,實驗威力巨大,對他震撼極大。這次實驗也讓吳永祥認識到了單位的科研能力。自此,他堅定信念,全身心融入電科院的事業發展。
因此,吳永祥對單位發展的戰略走向也十分關心。2019年,電科院建設完成了直流實驗室,開始服務軌道交通等前沿科技,這讓吳永祥對單位發展更有信心。
設備運營部副部長裴旭東通過人才引進來電科院就職。裴旭東生于1990年,天水人,畢業于新疆大學電器工程自動化專業。在2019年來到電科院之前,一直在烏魯木齊電力公司上班。裴旭東科研成績斐然,主持及參與的成果計有:項目5個,獲獎2項,論文10篇,著作1部,專利15項,研究報告5篇。由于成果突出,裴旭東被破格提升為高級工程師。
胡新明說,單位培養人才的思路,就是打造干事創業的優質平臺,讓人才發展能有廣闊空間,讓大家都獲得充分發展。“這個發展,是能力、職級、待遇的全面發展,”胡新明說,“個人的自我實現,是最終的發展目標。待遇的提高改善,則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電科院副院長龍作亮介紹,事業發展的關鍵與核心,是要讓每個員工都有獲得感,尤其是青年干部職工,更要保證他們在舒心愉快的環境下干事創業。
環境通斷檢測中心的孫會杰是個較年長的“老”員工。自2011年參加工作,歷時10年,輾轉寧夏、廣東各地,最終于2021年加入電科院。孫會杰說,這里讓他產生了歸屬感。
許多干部職工都表示,電科院是一個干事創業的好平臺,為每個干部職工搭建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在這里工作創業,很舒心,也有奔頭。說這些話時,他們的目光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