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并舉” 精準施“測”
——安徽省纖維檢驗局以高水平檢驗檢測服務助推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強大的制造業是大國崛起的根本途徑。高質量的現代化制造業離不開堅實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在總結質量領域100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指出包括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政府和企業提高生產力、提高質量的重要技術手段。以檢驗檢測等為主要內容的質量基礎設施水平提升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講,產品質量不僅是加工制造出來的,也是檢驗檢測出來的,檢驗檢測是產品質量把關的“眼睛”。
近年來,安徽省纖維檢驗局以服務纖維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己任,致力于檢驗檢測技術能力建設,創新變革檢驗檢測技術方法,運用互聯網+檢測技術,提升檢驗檢測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動行業檢驗檢測技術能力整體數字化提升,發揮檢驗檢測在助力纖維紡織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通過“人機并舉”、精準施“測”,全面提升纖維檢驗綜合能力和水平,不斷為纖維紡織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不斷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增添新動能!
“人機并舉”,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不斷增強纖維檢驗核心競爭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安徽省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深厚。安徽省纖維檢驗局緊緊圍繞科技創新、人才提升這條主線,不斷增強纖維檢驗核心競爭力。
一是科技創新賦能纖維檢驗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提升。該局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展“棉纖維智能檢測工程系統”研究項目,著力解決HVI(棉花大容量快速檢測儀)檢驗存在的人工操作工作強度大、操作時間長、工作效率低以及易疲勞操作引起檢驗誤差,棉纖維粉塵導致職業病等問題。該項目已完成10項發明專利申請,其中6項授權,將整合國產HVI設備,實現“人機”通信和自動化操作功能,提高檢驗操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升檢驗效率。
棉纖維智能檢測系統操作
該局聯合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開展“基于深度視覺的生絲黑板智能檢測方法及應用”研究項目,著力解決生絲均勻、清潔和潔凈項目人工目光檢測判別結果主觀性較大及檢測數據不可復現性等問題。該項目已完成4項發明專利申請、論文兩篇,將提升生絲黑板檢測過程的數字化水平,使黑板原始圖像可溯源,檢驗數據可復現,生絲疵點識別更準確,實現生絲缺陷自動檢測、分類識別和自主評級功能,檢驗過程智能化、信息化和可視化,保證結果準確、公正。
二是堅持標準創新引領。該局依托安徽省纖維及纖維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按照“系統管理、重點突破、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纖維及纖維制品標準化技術,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研究,以標準化為抓手,在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興產業、促進循環經濟等方面取得較大成績。2023年,該局組織申報的地方標準《安徽省學生用纖維制品采購與驗收規范》已通過立項評審,正在籌備起草《生絲黑板智能檢驗方法》和《羽絨加工企業技術管理規范》。
分析檢驗羽絨成分
近幾年來,安徽省纖維檢驗局先后參與制修訂行業標準8項、地方標準9項、團體標準2項,經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立項的科研項目《高效利用紡紗落棉生產水刺無紡布工藝技術研究》獲原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5年度“科技興檢”二等獎。
三是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該局印發《安徽省纖維檢驗局綜合考核體系實施方案》《編制外聘用人員薪酬結構和考核分配方式》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創新實施按季度開展干部職工平時考核,將技能提升與職級晉升、績效獎勵、評先評優等直接掛鉤。發揮省纖維檢驗局“領頭雁”作用,舉辦全省纖檢系統棉花實驗室管理暨棉花HVI操作員培訓班,組織承辦棉花檢驗技術能力評測專項活動。
該局還通過遴選、招錄、引進、編制外聘用等多種渠道引進各類專業人才,不斷夯實人才支撐基礎。截至目前,全局職工本科以上學歷達80%,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超過1/3,博士1人。安徽省纖檢局公證檢驗科2019年榮獲“省直機關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并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光榮稱號。
精準施“測”,堅持技術支撐建設
不斷助力企業夯實質量檢驗能力基礎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明確要求公益性機構圍繞科技創新、優質制造、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加強功能性定位和專業化建設,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行動。近年來,安徽省纖維檢驗局始終發揮省級專業纖檢優勢,突出目標導向和需求導向,助力全省纖維企業不斷夯實質量檢驗能力基礎。
一是不斷助推羽絨企業檢驗能力提升。該局立足安徽羽絨產業發展優勢,聯合安徽省總工會組織舉辦全省纖維(羽絨)檢驗技術人員職業技能競賽,覆蓋全省70余家羽絨企業和纖維檢驗機構,參賽選手達300余人。通過技能競賽,有效激發全省羽絨企業和檢驗機構技術人員鉆研檢驗技術、勤練檢驗技能熱情,提高羽絨檢驗檢測技術人員的技能和職業素養,提升羽絨檢驗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同時,通過搭建平臺,促進各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強安徽省羽絨企業整體競爭力。
二是不斷助推生絲企業檢驗能力提升。該局及時回應安徽省生絲企業檢驗能力提升需求,組織舉辦全省生絲企業檢驗技術交流培訓會,進一步提高全省生絲企業檢驗能力和水平,增強企業質量意識。同時,開展生絲企業質量狀況及公檢覆蓋率情況調研,逐步擴大全省生絲企業公證檢驗覆蓋面,進一步發揮生絲公證檢驗對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生絲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是持續開展企業質量技術幫扶。準確運用公證檢驗數據推動產品質量提升,對省內企業25/27D特殊生絲公檢過程中發現切斷次數很多的問題,主動幫助企業查找原因,協助企業及時調整設備,迅速解決問題。在保證檢驗質量的情況下,安徽省纖維檢驗局全力優化檢驗流程,將公證檢驗時間由規定的5天時間壓縮到3天,有效縮短棉花、生絲等大宗農產品交易和滯留時間,大大減少企業經營成本,開展纖維制品免費技術咨詢和檢驗服務,制定《關于加強絮用纖維制品免費公益性檢驗檢測管理的通知》,為賑災救濟、養老公寓和學校幼兒園等公益性單位,提供免費檢驗服務。
產業聚焦,推動產業與檢驗深度融合
不斷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安徽省纖維檢驗局立足安徽纖維產業發展實際,始終堅持以公證檢驗為主線,科研創新為支撐,制度建設為保障,公共服務為目的。
該局圍繞服務國家棉花產業戰略發展,每年帶領全省纖檢系統奔赴新疆等全國各地開展國家儲備棉、新疆監管棉公證檢驗。充分發揮互聯網+公證檢驗數據技術優勢,持續鞏固“專業倉儲監管+在庫公證檢驗”工作模式,棉花公證檢驗結果得到棉花生產、流通企業和紡織用棉企業的高度認可。圍繞安徽羽絨產業優勢,將“開展革命老區產地羽絨公證檢驗和天然纖維資源型產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試點”寫入省部合作備忘錄,創新開展羽絨公證檢驗。通過搭建羽絨質量檢驗檢測平臺,增加羽絨加工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全省天然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安徽財經大學合作開展《安徽天然資源調研與發展》項目,對安徽天然纖維資源狀況、存在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對策,形成的《關于推進安徽省天然纖維資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作為提案提交安徽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
經過不懈努力,安徽省纖維檢驗局纖維綜合檢驗能力水平得到持續穩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局檢測實驗室約4000平方米,恒溫恒濕室面積約500平方米,主要儀器設備120余臺(套),價值1400余萬元,擁有大容量棉花綜合測試儀(HVI)、氣質聯用儀、生絲和羽絨等多種纖維檢測儀器。近年來,累計免費為全省企業開展產地棉儀器化公證檢驗17余萬噸,生絲1150批690噸,纖維計量檢定1000余臺。
該局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完成國家儲備棉入庫檢驗41余萬噸,出庫檢驗64余萬噸。2014年至今連續9年累計組織200多人次入疆完成新疆監管棉公檢任務125余萬噸。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安徽省纖維檢驗局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中心任務,緊扣纖維檢驗綜合能力提升這個核心,不忘初心,篤行不怠,努力為安徽省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版文字、圖片由安徽省纖維檢驗局提供)
《中國質量報》【“質量基礎設施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話會·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