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許創業 潘凌霄 劉忠)手表被譽為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鐘表工業也是一個國家精密機械工業中的代表行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鐘表制造生產基地,深圳市于2014年和2019年兩次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及中國鐘表協會授予“中國鐘表之都”稱號,被視為最有希望帶領中國登頂世界鐘表產業之巔的城市。
2022年,鐘表產業被列入深圳市“20+8”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成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目前,深圳市匯聚了1500多家鐘表企業,手表產量占中國手表產量53%、全球手表產量42%,年產值接近700億元。在中國鐘表“十強企業”中,深圳市占據了7個名額,是我國鐘表產業競技國際舞臺絕對的主力軍。飛亞達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亞達)則是其中的領軍企業。
飛亞達成立于1987年,1993年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成為我國鐘表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在30多年的發展中,飛亞達堅持“以標準驅動質量提升”的發展戰略,目前累計參與國際標準5項、國家標準45項、行業標準55項,主導制修訂了50%以上的鐘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飛亞達手表品牌創始人門騰善早年是精密計時儀器專業的畢業生。飛亞達在改革開放的先行城市深圳成立后,他就鼓勵團隊不斷學習世界先進設計理念和制表工藝,演繹創新經典鐘表文化,取得快速發展。1988年,在北京舉辦的新品展示會中,剛剛成立一年的飛亞達投入了100萬元、集中亮相了多款設計新穎、制作工藝精良的飛亞達表,轟動京城。飛亞達的品牌名字,也在彼時與中國表業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
1991年起,飛亞達多次引進瑞士先進數控設備,積極開展自主設備研發,使自身工藝逐漸達到世界名表水平。2000年起,飛亞達開始參與鐘表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并成為SAC/TC160/SC3全國鐘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手表材料及外觀件分委會秘書處承擔單位,和鐘表標準化技術聯盟發起單位。在此后的20多年里,飛亞達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多項自主創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2022年,飛亞達實現營業收入43億元,行業領跑優勢明顯。
在飛亞達的生產車間,飛亞達首席質量官、副總經理唐海元向我們介紹了國產鐘表的發展現狀。在鐘表領域,我國早已是全球第一大生產基地,雖然目前高端消費市場依然是國外品牌占優,但國產鐘表的技術水平已經逐漸迎頭趕上。目前,飛亞達整體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一流,個別技術已經實現行業領先。“即便是在核心的機心技術領域,我們也逐步實現了國產化。”唐海元說。
在國際標準化方面,飛亞達參與了5項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其中,飛亞達技術專家代表中國代表團提出了制定國際標準ISO 14368-4:2020《無機和藍寶石手表玻璃 第4部分:減反射處理》的立項申請,擔任ISO TC114/SC13-WG1的召集人和秘書,主持并完成了該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這是第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的手表領域國際標準。
如今,飛亞達已經成為國產鐘表的門面擔當和技術擔當,各項技術達到了瑞士同檔次品牌手表的水平。飛亞達手表通過技術標準、工藝標準升級全面提升產品質量,通過管理標準、制造標準升級全面帶動產業鏈供應鏈質量升級,通過標準引領促進了國產手表整個行業質量提升,讓中國手表在世界名表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尖端領域打破國外壟斷
從2003年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首次進入太空開始,飛亞達航天表就一直是我國航天員的必備裝備,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個新高度。
航天表一直是矗立于鐘表最尖端技術之中的產品品類,因其要求能夠承受極端的環境條件,如重力加速度、高溫、低壓、輻射等,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因此生產難度極大。2001年,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對國內諸多手表品牌進行了考察和測試,經過一系列嚴苛的破壞性實驗,飛亞達最終勝出。憑借過硬的技術,飛亞達在神舟五號飛天之前完成我國第一只航天表“神舟五號艙內航天服手表”的研發生產,讓我國成為了瑞士之外第二個能生產制造航天表的國家。
對質量的嚴苛要求和嚴格把控,成就了飛亞達。“一塊機械表從原材料到成品需經過幾百上千道制作工序。一個幾立方厘米的表殼空間里,要塞入數百個零件,有些零件最高精度是頭發絲的1/40左右,只有以過硬的精密制造能力為基礎,才有可能在競爭激烈的鐘表市場中生存下去。”唐海元說。
飛亞達航天表的設計開發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也是飛亞達高質量發展征程上激動人心的一段旅程。彼時,載人航天工程部門能夠給到飛亞達的,是一本厚厚的技術指標書。
飛亞達設計團隊在幾乎沒有任何國外航天表資料可借鑒參考的情況下,獨立研發,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為了模擬各種太空極端條件,飛亞達搭建了航天表實驗室,制造出超過國家標準的航天時計,這些測試覆蓋了地球上的極限環境,包括高山、熱帶、冰川、磁場、跌落等等。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過硬,飛亞達在設計過程中,仔細斟酌每一個技術細節,包括表盤、表針的時間顯示方式,手表耐極溫和強磁場應達到怎樣的標準和狀態,等等。其中,神七艙外表中,飛亞達首創45分鐘累積計時,用于出艙太空行走的特殊計時;特制AM/PM顯示,方便在太空中精準掌握地球時間;通過±80℃極限溫差、高于國家標準10倍的48000A/m防磁性能、加速度、沖擊、振動及多次快速泄復壓等試驗,開展精準計時測試。2010年3月,飛亞達神七艙外服表獲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同年,該表被瑞士國際鐘表博物館館藏。
如今,飛亞達每一只手表都需要經過數百道工序,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做到精心雕琢。通過代表性的航天表、飛行員表等產品,飛亞達構建了設計領先、技術創新和質量穩定的品牌形象。
對標世界一流提升國產質量
支撐飛亞達一步步從跟跑轉變為領跑的,除了持之以恒的技術創新之外,還有飛亞達先進的質量提升和管理方法。2018年,沉淀多年的飛亞達在質量工作中落地了兩件大事:設立首席質量官,以及開始實行“SCSSP標準驅動質量提升五步法”。
“飛亞達首席質量官負責全公司質量管理,對質量安全實施‘一票否決權’。”唐海元說。首席質量官又被稱為企業第一質量人,是企業對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工作全面負責的高層管理人員。深圳市是全國率先落實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的試點城市,于2011年成立全國首家配合政府推進質量強市工作的社會組織“深圳市質量強市促進會”,正式把推進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作為重要工作內容。飛亞達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以研發質量部為主導,設計、采購、生產、銷售等部門重點參與的“質量和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全面推廣SCSSP標準驅動質量提升五步法,打開了飛亞達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SCSSP標準驅動質量提升五步法的核心邏輯,是以對標國際一流標準為基礎,以構建更高企業標準為手段,達到質量趕超的目的。這里存在一個“學習—檢驗—創新—超越”的過程。為此,飛亞達將全球范圍的鐘表領域最先進的標準全部收集整理,形成了飛亞達的“標準資料庫”。
“我們在標準體系構建上開展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和梳理工作。”唐海元說。期間,飛亞達克服了國外標準國內無法檢索或檢索范圍有限的困難,克服了海外標準翻譯的困難,克服了標準理解和測試的困難等等。有一次,飛亞達在檢索到瑞士鐘表工業標準NIHS 93-20《一批手表機心可靠性的評定程序》后,無法理解其中的技術要點,也找不到適用的沖擊測試設備。為了解決標準理解問題,飛亞達與瑞士技術人員反復多次交流,走訪了多家瑞士手表檢測設備廠,后又因為外國設備價格過高而轉向國內的檢測機構。最后,在反復研究試驗參數之后,飛亞達創新了一套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沖擊試驗。
通過對標世界一流標準,構建新的企業標準體系,通過用戶反饋,持續優化產品質量,飛亞達一步步成為鐘表領域的世界名牌。以機械手表為例,飛亞達走時精度的行標優等品率從原來80%提高到現在的100%,且精度還要超過行標優等指標30%;保內維修率從4.81%下降到3.01%,達到瑞士名牌手表水平。飛亞達自主研發的部分機心,已經達到了國際標準高精度機械手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