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中國品牌建設
——訪東北大學遼寧質量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郁培麗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品牌是消費者對某個產品或服務的認知和信任度,質量是產品或服務的實際表現和性能。一個好的品牌往往代表著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因為品牌是通過長期的積累和口碑來建立的。消費者通常會傾向于購買有良好品牌聲譽的產品,因為他們相信這些產品具有較高的質量保證。”日前,東北大學遼寧質量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郁培麗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品牌和質量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和依賴的關系。
今年5月10日恰逢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三個轉變”重要論述10周年,也是第8個“中國品牌日”。“10年來,我國企業、消費者以及全社會的品牌意識日益增強。企業利用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等先進技術,推進品牌建設工程,擴大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影響力。伴隨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品質意愿、品牌偏好顯著增強,品牌價值創造與品牌價值實現成效凸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文化自信增強,中國品牌特別是傳統品牌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推崇,熱賣、爆款的國貨潮品不斷涌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成就喜人。”郁培麗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其原因在于新一輪數字技術科技革命推動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持續深化,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創新發展,數字技術賦能產品質量、工程質量以及服務質量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具備了從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的創新能力,品牌建設上升為企業經營戰略重點;數字技術廣泛滲透,市場競爭趨向有序、規范以及強約束,市場違規、違法以及侵害品牌權益事件及時得以曝光、及時受到懲戒,品牌價值實現環境不斷改善,品牌價值效應增強,企業進行長期品牌建設的信心、決心以及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等,宏觀質量管理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企業與用戶參與品牌價值創造,市場確立品牌競爭機制,社會共同維護品牌效應的宏觀環境不斷得到優化。
在郁培麗看來,中國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有自身的優勢,主要有以下表現。市場規模優勢,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消費者數量眾多,這為中國品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需求;制造能力優勢,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基地,具備高效、規模化的生產能力,能夠為品牌提供穩定的產品供應和優質的制造服務;創新能力優勢,中國在科技創新和研發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具備了獨立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能夠推動品牌不斷更新和升級;文化底蘊優勢,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品牌可以借鑒傳統文化元素,賦予產品獨特的文化內涵,增加品牌的認同感和吸引力。與此同時,也需要從品牌形象建設、創新能力提升、國際化營銷體系建設、品牌保護和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品牌文化建設5個方面突破限制其發展的瓶頸。
中國品牌如何在發揮好優勢的同時,不斷突破瓶頸?郁培麗認為,首先要提升品牌質量和創新能力。中國品牌需要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注重創新和研發,推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通過技術創新和獨特的設計,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其次要加強品牌營銷和推廣。中國品牌需要加大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宣傳和推廣力度。通過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利用全球化的渠道和媒體,積極傳播品牌故事和價值觀,增強品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最后要建立品牌聯盟和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品牌可以通過建立品牌聯盟和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展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通過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互補,提高品牌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她建議,加強“中國品牌日”活動的宣傳和推廣,強化活動的內容和互動性,打造“中國品牌日”的國際化平臺。
如今,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首先,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引進和研發新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率。技術創新可以使企業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提升品牌的競爭力。其次,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企業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設計能力與產品開發能力,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功能,滿足用戶需求,創造用戶價值,樹立起品牌的形象和口碑。再次,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持續改進品牌營銷,將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精準傳遞給消費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最后,利用先進數字技術改進品質與品牌管理,建立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嚴格控制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質量標準。”郁培麗說,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可以有效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助力中國品牌建設,這也需要企業不斷創新和提升,以適應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期待。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