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個轉變”增強中國品牌質量優勢
——訪原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劉兆彬
□ 本報記者 何 可 實習記者 徐雅臣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作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重要論述,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指明了方向,意義重大而深遠。
今年5月1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三個轉變”重要論述10周年。近日,原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劉兆彬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評價說,這個10年是歷史性的10年,“三個轉變”重要論述涵蓋宏觀發展模式、中觀發展路徑和微觀戰略目標,見證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升華、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崛起。
“‘三個轉變’從發展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闡明了科技創新和質量品牌建設的重要性,為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科學指引,具有重大和深遠意義。”劉兆彬說,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強調了宏觀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強調了發展動力機制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從中觀的角度明確質量發展創新動能;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側重于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強調了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程質量的微觀層面。
改革開放以來,質量建設一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向。從1996年《質量振興綱要》到2012年《質量發展綱要》,再到2023年《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均在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學習理解‘三個轉變’重要論述需要結合這3個綱要具體內容要求,不斷創新中國質量理念,豐富質量內涵,提升質量水平。同時也要把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和計量法等相關法律作為貫徹落實‘三個轉變’戰略目標的基礎保障和核心內容。”劉兆彬說。
回顧“三個轉變”提出10年來中國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劉兆彬給出了幾組直觀的數據:2012年,我國服務業顧客滿意度約為70%,而到2023年已上升至約85%。中國經濟創新指數從2013年的23.23%增長至2022年的34.33%,增幅達47.6%。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23年全球品牌500強”報告,中國品牌上榜數量為48家,而2012年中國品牌上榜數量僅為23家。
“這些進步標志著10年來我國在質量、創新、品牌3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顯著的成就。”劉兆彬說,關注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差距,目前,中國品牌建設與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跟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要求還有差距,同世界發達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水平還有差距。
“按照《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要求,2025年,中國制造業產品的合格率要達到94%,到2035年,質量強國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劉兆彬說,品牌建設事關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有效發揮“三個轉變”的引領作用,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進質量社會共治,不斷增強中國品牌的質量優勢,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品牌強國。
如何實現“以‘三個轉變’增強中國品牌質量優勢”目標?劉兆彬認為,首先,要加快建立考核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這些體系的建立對企業和地方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其次,要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就業和產業結構調整問題,“三個轉變”要與區域的高質量發展、就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的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這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最后,要明確不同發展階段目標,隨著質量要求的提升,從合格質量向滿意質量轉變是必然趨勢,需要長期努力以確保人們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提升質量的必由之路。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