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向宇
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
同仁堂科技公司大興分廠前處理車間質量監控班班長
過去人們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現在人們說,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而有同仁堂的地方就能看到“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在同仁堂,這兩句對仗工整的話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滲入每個人骨子里的行為習慣和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本文將通過同仁堂一名基層青年技術骨干的故事,帶您感受同仁堂人對誠信和品質的堅守。
要做好炮制工作,
沒有工匠精神是不行的!
每天,同仁堂科技公司大興分廠前處理中心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熱火朝天”在這里并不是帶有夸張色彩的描述,而是真的“熱火朝天”。一車車經過了精挑細選的中藥材卸到庫房,被工人師傅們拆包檢驗、重新入庫,然后按照生產需要,陸續送入炮制車間,經過一番水與火的煎熬和淬煉,最終成為藥性達到最佳狀態的中成藥生產原料。
這一套流程就是錢向宇每天反復行走的路線。他是炮制工序質量監控班班長,是炮制工藝的把關人,對于每一環節的質量標準都爛熟于胸。他說:“要做好炮制工作,沒有工匠精神是不行的!”
到同仁堂工作之前,錢向宇是一名軍人。退伍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同仁堂,選擇了中藥炮制。
入職后,錢向宇先后從事制劑工作和包裝工作,最終在同仁堂科技公司前處理業務亟待用人之際,投身中藥炮制工作,一干就是20年。在此期間,同仁堂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時刻鞭策著他。
“古訓一開頭說的不就是我干的炮制工作嘛,看來炮制多重要啊。真是讓我既小心,又自豪。”心態擺正了,他很快便熟悉了各類炮制工藝。
親手炒過,
才知道評判標準。
2013年,在崗位上磨煉了十年的錢向宇,有機會拜入中藥炮制大師、“北京大工匠”于葆墀門下,系統學習中藥炮制的心法。
于師傅帶徒與眾不同,不是按照先理論、后實操的路子,而是直接帶著干,在“真場面”里傳授技能。跟師第一天,錢向宇和師兄弟們就上了挑揀臺,開始練習為人參去蘆頭。
“人參去蘆”在同仁堂人的語言體系里,有著非同凡響的含義,經常與“遠志去芯”一同代表著同仁堂高出一般水平的制藥標準,是同仁堂精心選取藥材有效部位的典型例證。
雖然工序比較簡單枯燥,年輕人干幾天就容易厭倦,但懷著對同仁堂制藥理念的敬意,錢向宇還是一絲不茍地按于師傅的要求去做。熟練以后,他開始練習炒制藥材。
“十多年前,手工技藝依然經常被采用。那時候,炒香附用的是平底圓鍋,每天我得一鍋一鍋地炒兩三池子呢,總共得有七八百斤。”錢向宇回憶道,“控制火候是最難的,啥時候添煤、啥時候插鼓風機、火大點還是小點,都要根據溫度、濕度、原料的醋吃程度來把握,冬天和夏天都不一樣。”
多年后,即使不從事一線炮制工作了,錢向宇依然保留著一個習慣,就是經常去車間手工炒幾鍋藥材,生怕技能荒廢了。他說:“親手炒過,才知道評判標準。”之后,他又跟著于師傅去植物園識別藥材,到山上采藥,到市場鑒別藥材真假、雜質和濕度,業務逐漸精深。
對輔料都如此重視,
可見同仁堂人的制藥匠心。
錢向宇拜師學藝受益匪淺,進步很快。但他從不滿足,不放棄任何一個提升能力的機會。2016年,他又拜同仁堂另一位炮制名師毛民為師,學習藥材加工、粉碎、配料等技藝,每周不輟。
毛師傅給錢向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對輔料的要求極高。比如裝黃酒的壇子,毛師傅要求用原生態的陶質壇子,而且還深入生產廠家調研,給廠家提出標準和要求。毛師傅還會帶著他們做實驗,對比不同炮制方法的效果。
“對輔料都如此重視,可見同仁堂人的制藥匠心。”錢向宇對毛師傅敬佩不已。
就這樣,兩位名師指導加上自己刻苦努力,錢向宇不僅學到了炮制技藝的精髓,還養成了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為他今后帶徒、傳承同仁堂的精神和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帶徒弟,
不是簡單地傳授方法。
2021年,以錢向宇名字命名的同仁堂科技公司“青年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2024年,錢向宇又牽頭組建“中藥炮制技師工作室”。這標志著他已經成長為傳承中藥炮制技藝的青年帶頭人,可以像師傅們一樣帶徒了。
“我帶徒弟,不是簡單地傳授方法,而是結合藥材歷史淵源及產地特點,以及配伍關系、藥用特點等方面系統講解。” 錢向宇對帶徒頗有心得。
他還利用工作室開展研究和實驗,完成了“凈料修訂復審”“山茱萸炮制含量變化專項”“質量請驗追溯”“何首烏(黑豆酒炙)炮制法工藝摸索與認證”等項目,為炮制工藝的優化提升貢獻了力量。在此期間,他憑借過硬的技術能力,參與了同仁堂集團《中藥炮制規范》第一期至第三期的修訂起草工作,參與了安宮牛黃丸“凈黃連的制備方法”和“水飛珍珠粉的制備方法”兩項炮制專利的課題研究。
如果您聽完錢向宇的水飛珍珠粉的工藝,腦子里一定會有一串兒“名場面”揮之不去——在鍋底鋪一層切成片的豆腐,上面碼一層用紗布包裹的珍珠,再用一層豆腐片蓋住,通過水煮去除雜質。然后,將珍珠低溫粉碎,加水研磨,待粉末分層后,倒出浮于水面的雜質,繼續研磨,周而復始,直到獲得純凈度極高的珍珠粉。
這就是錢向宇始終追求的同仁堂標準,保證了那些經典名藥“挽狂瀾于既倒”的顯著療效。
對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
要保持一顆敬畏心。
業余時間,錢向宇會深入閱讀關于古今炮制方法對比的專業書籍,通過獨立思考,探索中藥材炮制技藝的精進途徑。他認為:“古籍中的炮制方法凝結著古代先民的智慧,有些我們暫時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妙處,但對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要保持一顆敬畏心,不斷學習、研究和運用。”
學得越深,就越熱愛。他愈發強烈地意識到,要用中醫藥文化影響和造福更多的人。于是,他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到行業優秀企業交流學習,參與“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開展“御藥300”講座走進故宮,配合錄制中藥傳統炮制方法紀錄片,還參與了2023年國家博物館“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展”的布展工作,整理出800余臘葉標本,挑選出80余種供展覽使用。
這些標本都是幾十年、近百年來同仁堂保存的珍貴文物。在整理它們的時候,錢向宇偶然間發現了上面有個老前輩的名字很眼熟,是師傅于葆墀的父親,也是師傅毛民的授業恩師!望著師爺的名字,觸摸著師爺整理過的標本,他恍如隔世,仿佛正在穿越時空,看到了中醫藥文化在同仁堂生生不息的傳承脈絡。于是,心中的那個信念更加堅定——永遠保持一顆匠心,為傳承中醫藥文化這份民族瑰寶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