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9月30日,閩粵聯網工程投運兩周年。該工程兩年來累計輸送電量89.3億千瓦時,其中福建送廣東50.8億千瓦時,廣東送福建38.5億千瓦時,有效提升了兩省電網電力支撐能力。
閩粵聯網工程于2022年9月30日竣工投產,是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重點電力項目,是連接福建、廣東兩省的電力大動脈,線路全長303公里,輸送容量最高達200萬千瓦,對于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實現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兩年來,閩粵聯網工程發揮著互補互濟、調劑余缺、應急互備的重要作用,為閩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余缺互濟 增強供電保障能力
“我們今天重點巡視一下換流變油色譜在線監測數據,閥廳使用機器人進行雙單元換流閥測溫。”9月22日上午,在閩粵聯網工程換流站內,國網福建超高壓公司換流站運維班值班長林石正帶領值班人員對站內設備進行巡視,保障電力安全可靠輸送。
今夏,供電保障又一次經歷大戰大考。全國多個省份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福建、廣東電網最大用電負荷均創歷史新高。
5月11日,閩粵聯網工程首次以200萬千瓦的滿功率輸電能力從福建向廣東送電。7月4日,閩粵聯網工程首次實現廣東向福建滿功率輸送電力200萬千瓦。迎峰度夏期間,福建與廣東通過閩粵聯網工程,開展跨區域電力互濟,有效提升兩省迎峰度夏電力保供能力。
廣東、福建是經濟大省、經濟強省,也是能源電力負荷中心。閩粵聯網工程高效利用的核心在于余缺互濟。“從近幾年看,廣東高溫天氣出現較早,5月份即進入用電高負荷期。但‘支援’廣東的水電主要來自云南、貴州,來水期集中在7-9月,無法滿足廣東入夏前期較快增長用電需求。而福建受太平洋季風氣候影響,來水期通常在5~6月。當福建進入汛期時,盈余電力可經由閩粵聯網工程送至廣東,支持廣東夏季用電負荷高峰。而7-9月西南水電充裕時,廣東一旦有電力盈余則可送入福建,緩解福建夏季負荷高峰期的供電壓力。”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調控中心調度計劃處處長余秀月說。
余缺互濟不只是季節性送電。由于福建和廣東產業結構不同,日用電特性、月用電特性等也存在差異,電網負荷日高峰時段和月高峰時段相對錯開。在這種情況下,閩粵聯網可以帶來一定的錯峰效益,與兩省電網單獨運行相比,可節約一定規模的電源裝機。數據顯示,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兩地季節性送電電力可達50萬千瓦至200萬千瓦,相當于減少一座大型火電廠的建設。
應急互備 確保特殊時段電網供電平穩
閩粵電網成功“牽手”,不僅能實現電力互補互濟、調劑余缺,更為彼此緊急支援創造了條件。
福建與廣東都位于東南沿海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但由于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差異,廣東和福建兩省同時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可能性較小。閩粵聯網后,一旦一方某地遭遇臺風、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另一方可作為備用緊急支援另一方,降低電網運行風險,提升極端條件下的保供電能力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可以說,閩粵聯網工程既是自然災害威脅下的“救援隊”,也是電力輸送受阻時的“轉運官”。
2023年7月,強臺風“杜蘇芮”席卷福建沿海,對福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造成極大威脅。為了維持福建部分區域供電平穩,廣東通過閩粵電力聯網工程緊急向福建送電,單日輸送電量達720萬千瓦時,有力保障臺風期間福建南部電網電力需求。
閩粵聯網工程是繼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之后,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在互聯通道建設方面的第二次“牽手”,也是雙方合作完成的首個省級電網間互聯項目,開創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合作開展電網建設運營的先河。2023年底,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檢修期間,閩粵聯網工程作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之間的重要電力樞紐,緊急承擔電力轉送任務,將白鶴灘水電站清潔能源送達廣東用電負荷中心,累計送電3億千瓦時,保障了特殊時段區域電網供電平穩。
閩粵聯網工程投運兩年來,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運營調度零差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創新交易機制 精準實施電力互濟
根據《福建省、廣東省2023年電力電量互送協議》,2023年1月10日至17日,福建從廣東購入電量2.496億千瓦時,完成了雙方首次從電力供應需求出發開展的跨省跨區交易。
閩粵兩省用電負荷具有良好的跨流域季節互補性。為此,兩省政府有關部門簽訂了電力電量互送協議,建立常態互濟、應急互濟等長效機制,利用閩粵聯網工程擴大省間電力互濟互惠成果。據統計,自兩省間首次電力交易開展以來,兩省已累計完成27次電力互送交易。
近年來,福建、廣東兩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要求,通過市場化交易實現閩粵電力交互聯通,首次實現了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間的電力交易市場化。兩省將年度、月度中長期電力交易作為省間電力互濟的“壓艙石”,同時利用月內交易、日前交易、應急調度等調節手段,積極應對電力系統的氣候波動特性和極端天氣情況,提升電力輸送靈活性,精準高效實施電力互濟。
當前,閩粵兩省海上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發展迅猛。“十四五”期間,閩粵兩省風電等新能源總裝機預計超過4000萬千瓦,在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新能源消納壓力不斷增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表示,在省內無法消納、產生棄新能源電量的情況下,閩粵聯網工程可促進互聯省份新能源消納,大幅降低保障新能源消納的調節性電源建設成本,促進了閩粵兩地能源轉型,對于加快構建全國新型電力系統具有示范效應。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不斷推進,閩粵聯網工程在電力余缺互補、應急互備、促進新能源消納等方面還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閩粵兩省將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閩粵聯網工程作用,提高電網資源優化調度水平,為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樣本。(陳永 蔡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