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橋隧發展科技創新大會暨橋隧創新成果展在貴州貴陽舉行,會上發布“杰出橋梁工匠”名單,中交路建專業化分公司鋼結構分公司總工程師蔣德林獲此殊榮。
三十載春秋,蔣德林與橋梁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藍海碧波的海滄大橋到氣勢恢宏的邳州運河大橋,從長虹臥波的東海大橋到漢中水韻的漢江橋閘工程,從與山云同肩的矮寨大橋再到與江水和弦的洞庭湖大橋,橋梁的印記已然熔鑄進這位工匠心中。
1990年,畢業于長沙交通學院機械制造專業的蔣德林在從事五年的機械設備及鋼結構的相關設計制造工作后,轉行邁入橋梁建設領域。雖然并非橋梁建設專業“科班”出身,但蔣德林憑借“再學一門土木工程又有何難”的堅定信念,僅用一年時間的學習與實踐,便迅速掌握了橋梁工程土建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展現出了他在新領域的潛質。
2013年,蔣德林出任中交路建承建的杭瑞洞庭湖大橋A2標項目的常務副經理。該橋是一座主跨1480米的鋼桁加勁梁懸索橋,被譽為一項“超級工程”。重擔在肩,蔣德林卻對此志在必得,誓要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在此信念之下,是五年如一日的堅守,是將自己的根深深扎進繁忙而充滿挑戰的施工現場,保工期、搶汛期,直至項目結束,蔣德林的身影在各環節間輾轉不停。
2019年年底,蔣德林調任中交路建新成立的專業化公司鋼結構分公司,并擔任總工程師。不久,公司承接城開高速蓼子特大橋的主橋鋼結構工程。蓼子特大橋位于重慶大巴山腹地,橋面距離河面達127米,拱肋最高處距離河面186米,相當于60層樓高,鋼梁運輸和拼裝場地極其受限,施工難度大。
多年實踐能力的錘煉、施工經驗的積累,蔣德林全程堅持參與方案的設計與把關,并始終堅守在施工最前線。
在重慶城開高速蓼子特大橋建設期間,蔣德林與項目青年員工一同冒高溫、戰酷暑、搶進度,不僅帶領技術員多次深入施工區域,還常將自己的經驗結合蓼子特大橋施工情況與技術員一起探討交流,儼然是一位傳道授業的“老師傅”。
最終,在以蔣德林為代表的全體中交路建技術團隊共同努力下,創造了國內單橋轉體操作次數多、豎轉仰角大、轉體動作復雜、合龍方式簡潔的施工記錄。
同樣受限于復雜的場地施工條件,橋面鋼梁的拼裝同樣困難重重。對此,他牽頭研發拱上負載行走吊機,利用智能控制系統牽引吊機,從187米深的谷底將鋼梁提運而上,沿拱肋縱向全覆蓋移運鋼梁,完美解決了山區鋼梁運輸道路和拼裝場地受限條件下的安裝難題,僅用17天就完成了全橋20片鋼梁的架設。
鋼結構分公司成立五年來,蔣德林始終將工藝創新和技術研發作為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首要手段,先后主持開展了負載行走式拱上吊機、拱肋滑移、浮運、提升、側轉等工藝研究,成為公司邁入高質量發展正軌的引路人。
此次獲評“杰出橋梁工匠”榮譽稱號,不僅是對他30年個人職業生涯的高度認可,更是對他在橋梁事業上默默付出的最佳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