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記者 羅水元
本報訊是誰,最早對手機預裝軟件“宣戰”的?是誰,最早向手機運營商“流量清零”“叫板”的?是誰,在房產激流中戳穿了中介“高利貸”的?是步入而立之年的上海市消保委。近日,上海舉行“新常態新消費新發展”紀念第34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和上海市消費者保護運動30周年。記者從會上獲悉,30年來,上海市消保委妥善化解的消費糾紛達到了110余萬件。
上海市消保委的前身為1986年2月15日成立的上海市消協,2004年,上海市消協在全國率先實現改制后,全市各級消保委共妥善化解消費者投訴近110余萬件,近5年連續年均超過10萬件,2015年已超過12萬件。
作為上海消費者的“娘家人”,對于消費者的訴求,上海市消保委通過建立投訴聯網機制、專業維權機制、訴調對接機制,做到了對消費者的投訴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30年來,上海市消保委消費者投訴聯網單位已從最初的13家發展到了275家,覆蓋了超市賣場、食品、互聯網銷售等20多個行業,聯網單位年處理投訴量已從最初的4000多件,增至4萬余件。
30年來,上海市消保委相繼設立了家具、黃金珠寶等13家專業辦公室,聘請110余名專家,重點開展疑難投訴調解、專業知識講解、行業標準評判等工作。
而在近5年來,上海市消保委還與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建立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協議》,在長寧區率先建立了消費糾紛巡回法庭,在去年,又在徐匯、長寧等8個區消保委設立“消費糾紛巡回審判點”,為消費者打通維權“最后一公里”。為消費者挽回的經濟損失達1000余萬元。
針對異地網購投訴難的問題,上海市消保委還先后與8家非本市注冊電商企業簽訂《跨區域網絡消費爭議處理合作協議》,通過直接轉派、個訴指導、跟蹤回訪等方法督促先行和解、承擔責任,破解異地網購維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