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記者 王志艷)26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的2018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17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網絡版權市場迎來了從流量經濟向內容經濟的結構性轉變。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助推核心版權產業迅猛發展。媒體深度融合進入關鍵階段,優質作品成為內容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共享經濟促進內容產業新模式、新領域、新平臺發展壯大,加速優質內容分發傳播。
報告顯示,在立法保護方面,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版權法律體系日益完善。《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征求意見,對推進著作權法修訂具有重要意義。在法律實施方面,《電影產業促進法》全面實施,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版權保護強化了法律保障;2017年6月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要保護網絡技術知識產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先后出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內容安全、版權方面的主體責任;國家版權局下發《關于開展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版權專項保護工作的通知》,對會徽版權明確予以保護。
在司法保護方面,網絡版權侵權糾紛判賠力度不斷加大。一是網絡內容產業各領域案件分布變化較大,近半數為網絡文字領域案件。二是通過PC端網站侵權案件數量大幅增長,成為侵權問題最嚴重的領域。三是網絡版權侵權案件的地域分布繼續呈現相對集中的態勢。四是司法審判原告賠償請求支持率較高,網絡版權侵權糾紛判賠力度不斷加大。一些關注度較高的案件判賠額度突破法定賠償上限,為后繼案件起到積極的示范效應。此外,網絡游戲成為2017年網絡版權刑事司法案件的高發領域。
在社會保護方面,版權相關機構在作品創作、保護、運用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網絡版權社會保護工作進一步深化。在作品創作方面,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通過組織維權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如何有效激發作者原創熱情,提升作品質量。在作品保護方面,文著協、音著協訴知名網站案件引起社會極大反響;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自媒體平臺的侵權檢測和判定中,各大平臺相繼推出主動原創保護措施;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多家企業和作家代表倡導反對抄襲模仿、自發抵制侵權盜版。在版權交易與合作方面,版權圖片開放平臺精準對接供需雙方,版權合作共贏模式步伐加快;區塊鏈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原創內容交易平臺。在版權資產運用方面,正在研究成立的北京版權銀行探索通過版權質押等方式發放貸款,創新文化信貸模式。
在行政保護方面,“劍網2017”專項行動共檢查網站6.3萬個,關閉侵權盜版網站2554個,刪除侵權盜版鏈接71萬條,收繳侵權盜版制品276萬件,立案調查網絡侵權盜版案件543件,會同公安部門查辦刑事案件57件、涉案金額1.07億元。查辦大案要案的數量和處罰力度空前,重點監管和專項整治領域由點及面,逐步深入。監管模式不斷創新,制度與技術手段并重。及時解決新技術條件下出現的新的版權問題,2017年對新興技術領域如VR、微信公眾號、聚合盜鏈等形式非法提供作品的行為給予及時關注和有效治理;約談主要網絡音樂服務商,要求對網絡音樂作品全面授權,引導建立良好的網絡音樂版權授權和運營模式。
報告認為,2017年,我國網絡版權保護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新載體、新業態的不斷出現,增加了網絡版權案件的執法難度;“獨家授權”爭議引發廣泛關注,網絡版權市場需要樹立良性競爭機制;行業自律及內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網絡版權社會保護仍需加強;在互聯網經濟的背景下,對原創作品的版權保護思路尚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