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電子商品成7月投訴熱點
北京晨報訊(記者 陳琳)隨著智能手機、電子產品等更新換代加速,網絡閑置商品買賣呈現熱潮,相關投訴也隨之增多。昨天,市工商局公布了“12315”7月份消費者投訴分析公示,7月份二手電子商品交易成為投訴熱點問題,集中反映在商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消費者收到的商品與網站宣傳不一致等。據市工商局統計,7月,12315信息采集綜合服務平臺共登記消費者投訴信息27166件,接待消費者咨詢45196人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534.4萬元。
一位消費者通過某二手商品交易平臺購買了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機,該網站注明為“全網通手機”,但消費者實際收到的卻是“移動定制版”。聯系交易平臺后,對方同意退貨,結果消費者將手機寄回后,卻遲遲收不到退款,最終消費者投訴到工商部門,后在工商部門監督下,商家為消費者辦理了退貨手續。
據市工商局“12315”熱線統計,近期接到有關網上平臺購買二手電子商品的消費投訴較為集中。根據投訴內容分析,此類投訴主要存在三種情況,一是商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無法正常使用;二是消費者實際收到的商品與網站宣傳不一致,比如網站宣傳為“國行正版”,但實際收貨發現為“日版”、“美版”等;三是商家承諾付款后次日發貨,實際遲遲不發貨。
工商部門也在此提醒消費者,為了避免網絡交易騙局,購買二手商品一定要選擇正規、具有一定規模且信譽良好的平臺,要全程通過平臺賬戶進行交流,切勿通過微信、QQ等工具私下溝通及交易;二是因二手商品銷售時可能存在一定的瑕疵或者故障,購買前應仔細閱讀商品說明,說明不清晰的要與商家進行確認。可通過二手平臺提供的質檢中心對商品進行檢測,確保商品不存在影響正常使用的嚴重質量問題并留好質檢報告;三是保留好網站截圖、訂單信息、聊天記錄等信息,以便收到商品不一致時有據可循。及時索要快遞單號、關注物流信息,并盡量當面驗貨。如發生消費糾紛,及時與平臺及商家進行協商,協商不成可向相關部門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