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馮松齡)近日,某知名上市公司因低價售假的問題引發社會關注,然而仍有一些觀點認為“低價低質”“存在即合理”。在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組織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專家認為,低價營銷不能突破“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和“拒絕售假”這兩條底線。
“今年北京地區商品和服務的投訴各占一半,投訴主要在虛假宣傳、產品缺陷和假冒偽劣等方面。”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楊曉軍表示,一些商家為了攫取利益進行低價競爭,但事實上,商品質量與網上宣傳的并不相符。
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蘇號朋表示,目前有些業內人士對于假冒偽劣的認識本身存在一定問題。“有些人認為既然是低價,質量降低也可以接受,存在即合理。”蘇號朋說,這種觀點對市場秩序的維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都是錯誤的引導。
針對“低價低質”“存在即合理”的觀點,中消協副秘書長董祝禮認為,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消費能力雖各不相同,但都有追求品質消費的平等權利。低價不等于假冒和劣質,低價營銷應該真正讓利于消費者,而不是借機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安全和質量是對商家的底線要求。
同時,董祝禮建議,消費者要樹立科學消費觀念,選正品,重質量,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不為所謂的“低價”利誘,發現假冒偽劣行為,要及時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