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兩年多辦理虛假訴訟監督五千余件,民間借貸糾紛成“重災區”
虛假訴訟為何屢打不絕
最高人民檢察院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加強虛假訴訟監督的有關情況,同時發布最高檢第十四批指導性案例。最高檢新聞發言人王松苗表示,2017年至2019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監督虛假訴訟民事案件5455件,其中提出抗訴1140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2786件,民事監督和刑事懲治雙管齊下,防范打擊虛假訴訟,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力捍衛了司法權威公正。
虛假訴訟一般表現為當事人或虛構案件事實,或捏造法律關系,或偽造訴訟證據,炮制出假案子、假訟爭。虛假訴訟行為人惡意利用國家司法制度實現個人目的,不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嚴重破壞了社會誠信,損害了司法公信力。最高檢第六檢察廳廳長元明表示,近年來,虛假訴訟在民商事審判多領域頻發,主要集中在民間借貸糾紛、房地產權屬糾紛、離婚涉財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等幾類,其中,因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事實簡單,合同履行的路線短促,成訴的證據要求低,虛假訴訟的證據形式在外觀上更加規范、真實而不易被覺察,致使民間借貸糾紛成為虛假訴訟的“重災區”。在檢察機關所辦理的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的3927件案件中,借款糾紛就有2199件,占全部監督案件的56%。
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檢察官李征曾辦理過多起虛假訴訟案件,在他看來,查辦虛假訴訟案件最大的難點是“調查難”,“虛假訴訟行為人采用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等方式掩蓋其非法目的,手段非常隱蔽。檢察機關辦理此類案件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充分進行調查核實,獲取真實證據,揭露假象。”在一起置業公司騙取支付令執行虛假訴訟案件中,該公司虛構債務,騙取法院生效支付令,迅速達成和解協議,在執行過程中低價評估,以物抵債,造成價值一億余元的國有資產流失。“我們通過調閱法院卷宗,發現當事人早有侵吞國有資產的打算,又從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調查取證,確保了檢察監督的實效,挽回了1.09億余元的財產損失。”李征說。
此次發布的最高檢第十四批指導性案例共5個案例,均為虛假訴訟民事監督案例。“虛假訴訟的根本成因在于誠信缺失,加強虛假訴訟監督的主要目的也是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說,“今年,檢察機關將結合三大攻堅戰,重點發力攻堅,同時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在與黑惡勢力相關的套路貸等領域,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監督作用,加大對違法造假者的制裁力度。”(彭 波 朱戰緣)